“营改增”是国家“十二五”时期进行结构性减税的重点改革,也是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今年,我国将“营改增”的试点范围扩大到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厦门、深圳等10个省市。实施“营改增”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形势需要,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转轨变型。不少地区和企业从中受益,钢铁企业也不例外。
“营改增”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着市场需求增速下降、产品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要破解这些问题,须通过改革创新,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营改增”作为一项改革措施,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少亲身参与“营改增”全过程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营改增”开阔了人们的思路,转变了人们观念,打通了产业链条,扩展了企业的业务范围,这比减税本身意义更大。
纵观“营改增”后出现的新形势、新形象,有以下几点突出表现:
第一,促进服务业发展。由于“营改增”实行货物与服务统一征税,矫正了以往在税制上的重产品、轻服务问题,从而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我国国民经济中长期存在的服务业比例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第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面,适当减轻了就业压力。经济学界有一个理论:即企业减税,成本就降低,企业发展将带动就业面扩大,收入也会相应增加。实施“营改增”后,最大受益者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的纳税人,其平均减税幅度在40%左右,小规模企业的特点是分散在全国各地,属于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吸纳劳动力,开拓就业门路。
第三,激发经营活动,促进企业发展。以融资租赁业为例,在实施“营改增”以前,为鼓励该行业发展,国家对其实行差额征税,税率已降到1%,但由于未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一直未调动起企业积极性,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经营惨淡。因为对承租方而言,购进设备可以直接抵扣17%的增值税,而融资租入同样的设备,形成同样的固定资产,却没有17%的进项抵扣,使购置成本相差悬殊,所以承租人不愿去融资租入,使得融资租赁行业本身的超低税负无法实现其价值。实行“营改增”后,由于企业租入设备视同购入,同样能抵扣17%的增值税,市场需求很快被激活,行业发展蒸蒸日上。
第四,促进企业转型。参与这次“营改增”的交通运输业,开始税负是增加的,企业效益是下滑的。但在“营改增”过程中,大家更新了观念,促进了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比如,开始时很多运输车辆都是单车承包,自己加油,管理不够规范,开增值税发票困难;后来通过加强管理,进行规范化操作,实行了单位统一核算,统一到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地方领卡加油,得到了抵扣,税负就降下来了,企业效益也提高了。
钢铁企业仍可受益于“营改增”
有人曾认为,钢铁主业基本都已经实行了增值税,“营改增”涉及面小,改与不改对钢铁企业来说变化不大。其实,按“营改增”的实施方案认真分析,笔者发现,这对于钢铁企业也大有益处。
首先,部分非钢产业直接受益。钢铁主业从1994年实行税制改革后绝大部分一直实行增值税,就主业而言,实施“营改增”对钢企确实影响不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近几年来随着钢铁产能过剩,很多钢铁企业实行了一业为主前提下的多元化经营,完善产业链,在物流、交通运输服务方面有了很大发展,有的企业非钢产业已经与主业“平起平坐”,有的甚至超过了主业。其中很大一部分行业就分布在“营改增”试点地域之中或属于试点范围,他们同样会从“营改增”中受惠。
其次,6个服务性行业从中获益。按照上海营改增“1+6”的试点模式,“1”即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服务;“6”即现代服务的6个行业: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型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在钢铁企业中也处处有这6个服务业的“身影”,特别是研发和技术服务。近几年来,随着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兴产业、高新产品的紧迫需要,钢铁行业内部的新产品研制、技术开发发展很快,物流辅助也在迅速发展壮大,以上6个服务性行业也会从中获益。
再其次,下游企业受益将传导至钢铁企业。“营改增”后,不仅仅是试点企业税负减轻,产业链下游的制造企业,也同样享受增值税抵扣,从而降低税负。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的良好运行,也将向上传导至钢铁企业。
实际上,税改所带来的间接效益远远高于直接效益,改革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影响力、大大高于经济效益,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促进钢铁行业多元化发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和就业压力。当前,我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劳动力过剩,这些过剩人力、物力如何化解,多余人员如何安排?这次“营改增”税制改革实行货物与服务统一征订税,释放出一个明显信号,其政策导向是支持服务业发展。上海“营改增”试点证明,其对于促进服务业发展效果最明显。2012年上海市GDP增长7.5%。其中第三产业增长达到10.6%,超过平均增幅3个以上百分点。而钢铁工业中主业过剩,服务业、辅助性产业相对薄弱,其中产业链不配套是突出的瓶颈,如果有相关政策支持,把钢铁行业中多余的人力、物力投向服务业,加强薄弱环节,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既有利于钢铁工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又能实现转型升级,何乐而不为。
二是有利于促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这次“营改增”传递出的另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改革创新,转轨变型,从改革中找出路,从发展中找动力。钢铁工业要改变面貌,走出困境,也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这次“营改增”本身就是一次大的改革创新,必然会对钢铁人产生巨大鼓舞作用,从而对钢铁工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正能量。
三是根据不同情况实施多档税率,有利于支持不同类型的企业发展。这次“营改增”在过去的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上新增了11%、6%和3%三档,由两档变五档适合钢铁行业内复杂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的杠杆调剂作用。
由于目前“营改增”的试点工作还在逐步延伸扩展,涉及钢铁行业内的相关领域、内容还会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一些政策效应,还会进一步释放,对钢铁行业的促进作用也将进一步发挥出来。
对于“营改增”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营改增”是一次重大改革,在取得重大成效、积累丰富经验的同时,也会在前进中遇到一些阻力和问题。纵观“营改增”一年多来的实践,在共享改革成果的同时,笔者也有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是要防止“营改增”中有的企业因税负增加而引发物价上涨。由于增值税是价格的组成部分,其税负的变化会对产品或服务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因“营改增”税负增加的企业有可能利用此次税改机会调高价格,将税负上升部分通过调价转移给用户,从而引发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上涨,所以在“营改增”的同时要关注物价上涨引发的通胀压力。
二是要关注试点区域与非试点区域的行业平衡。一方面由于试点区域中有些行业税负上升,如交通、租赁业等,虽然可能转嫁给下游消费者,但由于非试点区域营业税和增值税并存,有的转移不出去,只能在企业内部消化,挤占企业利润,削弱竞争力,影响这些行业在试点区域内的发展。另一方面,有些行业在试点区域内减税幅度大,比如仓储业、计算机服务业等,有的减税幅度达到7成左右,受惠较大,在非试点区则享受不到这种优惠。所以,这些企业争相向试点地区迁移,使试点地区成为政策“洼地”,发展过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非试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是要加大对虚假发票和出口骗税的打击力度,保证试点顺利进行。“营改增”推开以后,增值税成为重头税,相应的增值税发票会大大增加,为此要严防不法分子趁“营改增”增值税发票增长较快、管理不善的空子兴风作浪。税务部门一定要联同公安、财政、工商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虚开虚抵增值税发票和服务业出口骗税等不法行为,确保“营改增”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