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阵痛后将新生
2013/8/24 10:06:05 来源:半岛晨报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对全世界来说,魔术般的中国宏观调控几乎是无所不能的,然而在近十年来越调越涨的房价问题上,这一魔术终究是不再那么神奇了。
国家统计局8月18日发布的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受刚性需求拉动和近期地价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总体仍呈涨势。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69个。其中,10个城市的房价同比涨幅超过10%。
一线城市房价依然 “高烧不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压力巨大,涨幅最高的是北京上涨18.3%、广州上涨17.4%、深圳上涨17%、上海上涨16.5%。
另外,厦门、南京、郑州、南充、福州、沈阳等城市的同比上涨幅度也均超过10%。从70个大中城市的整体情况看,房价平均同比指数的涨幅在7月达到了创纪录的7.71%,这也是房价平均同比涨幅在今年1月由负转正以来的最高涨幅。
种种迹象表明,国家以限购、限贷等为代表的行政化楼市调控政策所能起到的效果愈来愈微弱,被称为十年来最犀利楼市调控的 “新国五条”也没能有效遏制住房价的涨势。事实上,在房价上涨最快的北京和广州,甚至全都出现过更为严厉的“限价”政策,而这些都未见成效。
更火上浇油的是,就在全国房价持续升温时,一些地方居然开始悄然为楼市松绑,“微调”房地产调控政策。虽然目前来看,这种“微调”在实际执行中,对市场的直接影响并没有显现,但其“榜样”的力量确实不可估量。
既然调控不再被寄予太多希望,那么依靠市场手段进行调节,建立楼市调控长效机制,让市场规律发挥更久、更大、更持续的作用,就显得更加迫切。诚如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所言,“十年调控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没有和改革相结合,得多讲讲改革的问题,少说点政策的问题,得了必须动手术的病,就别妄想吃几副退烧药能好。”
实际上,不难发现,自今年“两会”后,新一届管理层在楼市的态度上就开始更加强调长效机制的构建,房产税、不动产登记、土地制度等问题就屡被提及。这也被业界和媒体解读为政府的调控思路已经转变,政策性调控措施将逐渐退出,而更倾向于市场化的长效机制构建将开始建立。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长效机制建设是渐进式过程,具体制度设计等尚需长期论证,限购、限价等政策很难快速退出,现有政策基调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无论如何,毕竟人们看到了改革的希望。
正如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传媒学教授安德斯·鲍威尔说,欧美发达国家的建设热潮开始于上世纪40年代末,而那时也是欧美住房矛盾最为尖锐的时候。与中国现在的情况相似,建筑增长同时伴随经济增长,造成房价一路高涨。阵痛是新生命诞生之前最痛苦的一段时间,现在它们已经走完那段路,相信我国的楼市也会在经历长久的阵痛后迎来健康的“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