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现货中心新闻中心原料频道钢厂频道期货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频道 >> 行业观点 >> 行业观点 >> 化解产能并不难 打破利益是关键

化解产能并不难 打破利益是关键

2015/11/30 9:26:2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过剩产能的困扰,其中最典型的当属钢铁行业。中国钢铁目前大约有3亿吨的过剩产能。中钢协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281.22亿元,而去年同期是盈利。

  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主要是由过去十几年旺盛的需求引起的。2008年主要着眼于地产与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的救市政策,以及充裕的流动性,刺激了钢铁行业的产能投资,部分造成了目前产能过剩的困局。相当程度上,是中国屡屡通过刺激维持高速增长的做法给了钢铁业信心,但这一次形势却发生了变化:中国政府不打算继续刺激了。

  但是,在中国出现产能过剩时,并不会出现及时淘汰的情况,因为大部分产能过剩的行业主要由国有企业把持。而且,它们分布于不同的地区,这就会出现一种困局:没有哪个地方政府愿意主动让钢铁企业减产倒闭。比如,钢铁大省河北淘汰了几百万吨产能,而江苏省则同期增加了差不多的产能,短期看这对河北是巨大的损失,政府要承受GDP下降、失业率上升以及财政收入减少。

  事实上,钢铁企业、地方政府以及银行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一旦决定让企业减产或倒闭,三者将承受巨大的损失。那么,最好的策略就是继续生产,并通过地方政府的补贴、减税,以及迎合出口退税政策对产品进行改造等,通过继续增加杠杆来维持生存。

  这种因为地方政府保护而导致产能过剩无法出清的状况日积月累,使得“僵尸企业”越来越多,成为拖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包袱,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金融风险。这种状况以前也曾发生过,1990年代,低效的国有企业形成庞大债务,如果当时不及时进行国企改革以及相伴而来的处理不良资产和一系列金融改革,中国经济就不可能有新世纪的持续繁荣。

  在处理钢铁业过剩产能的问题上,地方政府间处于“囚徒困境”,谁减产或关停企业谁就要承担损失,而那些并没有采取措施的地方政府将获益。在这种形势下,市场化的消化方式(比如并购重组,或者直接破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地方政府与企业而言,谁能忍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因此,化解过剩产能的问题,或许需要中央政府出面,打破地方政府、银行与企业利益共同体的局面,使产能过剩企业能够市场化地关停或重组,各个主体合理地分担成本,可能中央政府也要承担一定的成本。在产能过剩企业关停或重组的过程中,中央政府还要督促地方制定安排失业员工的计划。这样才能化解目前的僵局。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