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回春是否昙花一现
2016/4/14 8:44:53 来源:北京商报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北京商报在长达四年的疲软后,石油、黄金、工业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本月全线升温。在市场天平作用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后避险情绪的映射下,本轮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看上去来势汹汹,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不安的猜测:这场全球经济期盼多时的“久旱雨”究竟能持续多久?
大宗商品的雨后晴
世界石油巨头近日又出新招。12日,俄罗斯与沙特终于就冻产达成共识,沙特一改此前的强硬姿态表示,将在不考虑伊朗是否参与的情况下决定冻产与否的问题。随后,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各方在即将于17日举行的世界主要产油国会议上,有望就冻结石油产量达成协议。
不过,在国际能源署(IEA)官员看来,冻产协议可能毫无意义。IEA石油产业和市场部门主管尼尔·阿特金森表示,在所有与会国中,沙特是惟一还有能力增产的国家;因而比起限制产量,该会议更像是沙特为稳定油价而摆出的姿态,目的是增强市场对油价企稳的信心。
但无论冻产之说的“闹剧”与否,国际油价还是心甘情愿地买了沙特的账。在此消息的提振下,美油短线涨至每桶41.35美元,布伦特油更是升至2016年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原油并不是当前国际市场惟一意气风发的大宗商品。在油价对大宗金属价格的有力支撑下,大宗商品市场“百花齐放”:从年初至今,黄金大涨19%,升至近期高位,领跑所有其他资产类别;工业金属在铁矿石的带动下,从去年12月的低位飙升近45%。
而受益于此,全球低迷许久的经济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改善信号。
供需天平与避险情绪
分析师陈克新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轮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可以看做是对过去平均价格的一个修正,其主要原因在于,此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幅度过大,消费价格持续跌破成本线致使许多高成本企业被迫退出市场,这对于后续的投资和生产供应都有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同石油和有色金属不同的是,作为大宗商品中的一个“另类”,金价的反弹除了市场供需“天平”自我调整的“基本面因素”,还受益于国际环境提供的土壤。
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肖磊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金价能够在大宗商品市场中一路高歌,主要基于三方面因素:其一,今年以来美元受日元、欧元等其他货币拖累呈现走弱;其二,日本和欧元区正处于利率的下行通道中,但不断加码的货币政策却收效甚微;其三,今年开年以来,美日欧股市暴跌令全球经济前景黯淡——如此情形下,投资者开始转向黄金以求避险。
在避险情绪的日益增长下,曾一度被“嫌弃”的黄金近期也再度成为各投行争相增持的香饽饽。在美联储加息立场改变的刺激下,全球最大的ETF黄金基金在过去一个季度间增持总计超过100吨黄金,甚至出现了2011年来首次现金持续净流入的情况。
此外,中国经济的企稳预期也让市场增强了信心,继而影响到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陈克新指出,今年以来,中国建筑业活动意外大幅回暖,经济的企稳预期推动了全球钢铁生产的持续复苏。
风暴未必已成过去
尽管大宗商品正处于四年一见的反转期,但现在仍不是举杯欢庆的时候。目前,大宗商品的供应链在四年的调整期后或许较之前更为均衡,但是多数市场仍然受制于供给面产能过剩。因此,大宗商品剧烈波动仍将是一个长期风险。
在陈克新看来,随着长期被压抑产能的陆续释放,大宗商品价格能否持续回温还需观察。他指出,价格的反弹令企业利润增加,但随之而来的生产量的扩大却有压抑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风险。陈克新认为,大宗商品全面反转真正需要的是需求端的释放,只有因供需关系平衡所引起的价格上涨才是可以持续的。
虽然大宗商品价格能否持续走高还是未知数,但市场关于价格暴跌排除的预期无疑有利于亚洲资产。目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正在上升,尤其是对于新兴市场而言。此外,企业盈利改善、大宗商品相关信用风险减轻,还将利好全球金融市场。
尽管世界经济已然在大宗商品市场的向好中“摩拳擦掌”,但陈克新认为,全球经济现在仍复苏乏力,这主要是由于此轮大宗商品复苏并非基于消费需求的上升,也就是说,未发生太多变化的需求端难以对全球经济产生持续的提振作用。因此,对于世界经济与金融市场而言,复苏仍言之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