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中国钢铁是哪门子市场经济
2016/4/29 8:52:1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再布阴云。当地时间4月26日,总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美国钢铁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申诉,请求后者对河北钢铁、上海宝钢等约40家中国钢铁企业的输美碳钢与合金钢产品进行“337调查”,并发布永久性的排除令及禁止令。专家指出,调查诉求看似“合情合理”,但内核依旧是贸易保护主义。其打压中国钢铁不仅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及自由贸易的精神,而且也只迎合了其国内一小部分群体的利益。未来,各方只有秉持开放合作的心态,才能共同走出全球经济下行的阴霾。
无端指责 自相矛盾“我们将使用一切手段为公平贸易而战。”美国钢铁公司负责人的表态可谓“冠冕堂皇”。但事实上,美国《华尔街日报》稍早前的报道就指出,该公司今年一季度净亏损3.4亿美元,在过去8个财季中,出现亏损的财季更是达到7个。
据介绍,“337调查”所依据的“337条款”因最早见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而得名。该条款主要是用来反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行为,特别是保护美国知识产权人的权益不受涉嫌侵权的进口产品所侵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该条款已成为美国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
商务部贸易救济局负责人27日回应此事时指出,美国“337调查”主要针对的是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而钢铁产品是较为成熟的产品,不存在所谓的知识产权纠纷。所谓知识产权侵权指控完全没有事实依据,希望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驳回指控。该负责人表示,美方一方面要求中国压减钢铁产能,一方面又指控中国钢铁企业控制产量与出口量,这种做法自相矛盾。
“以邻为壑” 两败俱伤
那么,中国究竟是否存在美方所指责的“倾销”等问题呢?
28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郑立新在回答有关中国钢铁行业的问题时表示,中国钢铁业产能利用率和世界平均水平基本一致,钢铁产能过剩并非中国独有,需要全世界共同应对。他特别强调,目前中国的钢材主要是供国内消费,自身仍为全球第五大钢材进口国,且一直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开展贸易。中国不但不鼓励钢铁产品出口,而且是目前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中唯一一个对普通钢铁出口主动采取限制措施的国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王跃生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类似“337调查”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近年来早已屡见不鲜,其本质上源于各方贸易利益的分歧,只是不同时期表现程度、形式有所差别。
“指责中国钢铁贸易存在‘操纵价格’、‘虚假标签’等问题,严谨地说其依据本身就不够清晰。比如,美方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会‘默认’政府与企业关系‘不正常’,进而导致其认定的中国钢铁产品真实成本过低。”王跃生说,这种“以邻为壑”的贸易思维很有可能会引发贸易伙伴的反制措施,甚至是贸易战。特别是在世界经济脆弱敏感的时期,贸易战将导致两败俱伤,不利于绝大多数人的长期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与贸易保护主义者的“饮鸩止渴”不同,中国官方不仅没有大力补贴钢铁企业,反而将钢铁业“去产能”作为谋求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例如,不久前央行等四部委公布的一份最新意见就要求:对钢铁及煤炭行业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要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相关部门要主动跟踪和对接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的实施方案,及早应对可能的风险。
开放包容 互惠共赢
闭关自守无出路,开放合作有未来。美国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互惠共赢的契约精神都是成就其经济实力和大国地位的重要精神内核。相比之下,在面临少数行业群体的利益诉求时,如果不思进取、乱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则无疑将令这些优秀的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传统蒙羞。
事实上,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国内亦不得人心。美国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表示,无论是软件、飞机,还是制药、电影,美国才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任何阻碍国际贸易的举动对美国都是不利的。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亦显示,2009年时美国曾对中国轮胎采取了高达35%的关税,这导致美国消费者随后几年内不得不为购买轮胎额外支付11亿美元,而事实上这仅仅保护了美国人1200个就业岗位。
“对美方而言,尽管照顾自身贸易利益可以理解,但在遇到分歧时还是应该加强与贸易伙伴的沟通及协商,而不应动辄采取生硬、牵强的制裁手段。对中方来说,我们也要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尽量不给贸易保护者任何借口。此外,在中长期我们亦应当进一步提升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金量与核心竞争力。”王跃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