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9日(星期四)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司长司长在介绍完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后,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以下是答记者问全文。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李司长,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您认为这些措施是不是前三季度我国投资回落的主要原因?另外,9月份单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多少?另外,年初国家提出了全年节能4%的目标,各省市也对自己的节能目标进行了层层分解,即使各省市的目标都能实现,国家的目标是否也未必能达到?
李司长:我首先告诉你一个数据,9月当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6%。确实,正像这位记者所问的,今年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进入三季度,取得了初步成效。到了三季度,国民经济偏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呈现出“三落一稳”的新态势。
首先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位回落,初步测算,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比二季度11.3%的增长速度回落了0.9个百分点,基本回落到一季度10.3%的增长水平。
第二,工业生产增速回落,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比二季度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7月、8月、9月分别同比增长16.7%、15.7%、16.1%,不仅明显低于6月份增长19.5%的增长速度,也低于上半年增长17.7%的增长速度。在39个工业行业中,三季度有28个行业增速比二季度回落,其中重工业行业达到16个,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钢铁等回落1.2-5.4个百分点。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2%,比二季度回落7.7个百分点,其中7月、8月、9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7.4%、21.5%和23.6%。
第四,货币信贷增速高位趋稳。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6.8%,比6月末回落1.6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速有所控制,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2%,比8月末回落0.9个百分点,比7月末回落1.1个百分点。
上述情况说明,这次宏观调控政策是及时和有效的,不仅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把过快的增速放慢了下来,而且也没有出现大的回落,避免了经济运行的剧烈波动。 这主要得益于这次宏观调控一是多重用力,既重视货币政策,也使用了财政政策;既重视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也适当运用必要的行政措施,在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时,还综合运用了多种政策工具。二是边看边调。在4月份出台的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又分别于7月份和8月份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 三是微量频调。在短短半年内,仅货币政策就动用了4次,而每次调整的力度不大,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存贷款利率调整都在0.27个百分点。
彭博新闻社记者:我首先要确认一下,到目前为止有关GDP第一季度和二季度的数字是否已经进行了调整。第二个问题,有关投资的数据,对报上来的投资数据,您的信心有多大?也就是说这个数字的准确度有多高?我们听到一些说法,说地方政府为了达到政府宏观调控的目的,在报地方投资数据的时候,有一定的瞒报现象。另外,现在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大幅下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或者增长有什么样的影响?因为中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能源的使用和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您有什么看法?
李司长:首先,刚才我已经把中国GDP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数据报给大家了,这些数据没有调整,大家有记忆的话,一季度是10.3%,现在还是10.3%。统计数据,从我们进行核实的结果看,包括投资,总体上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是可信的。
第一,我们的统计方法是按国际一般规则,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制定的,是科学的。
第二,数据是通过由下至上收集而来的,是扎实的。至于说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回落,这是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因为在宏观调控政策上,我们一是注意严把土地闸门,土地闸门发挥了一定作用。二是严把信贷闸门,信贷闸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三是严把市场的准入,严格投资项目审批,严禁不符合产业政策、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进入三季度以来,我们新开工项目比二季度明显减少。
石油价格下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想这是好消息,第一,生产成本会减少;第二,居民消费负担也会减弱,这对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都应该是个好消息。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1.4%,不仅保持了减免农业税以来的较高增速,也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的实际增速,请李司长分析一下,今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原因有哪些?这种良好的态势能否保持下去?第二个问题,从上半年的10.9%到前三季度的10.7%,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步调已经减缓下来了,李司长刚才也提到,中央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收到成效,这种回调的态势会不会在第四季度得到继续?今年中央还会不会出台新的宏观调控措施来巩固当前的宏观调控成果?谢谢。
李司长:我们做统计工作的,当我们把农民的收入统计上来以后,也感到很高兴,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中央一直十分关注的农民增收问题。今年前三季度农民收入保持了一个比较快的增长,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62元,实际增长11.4%,连续三年保持了前三季度两位数的增长。
具体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今年整体经济发展比较快,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增加较快。前三季度工资性收入948元,增加155元。第二,出售农产品收入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出售农产品收入1194元,增加63元。第三,经营二、三产业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前三季度,经营二、三产业收入410元,增加50元。第四,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也比较快,前三季度,财产性收入69元,增加14元。转移性收入主要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总共达到142元,增加30元。
关于四季度经济增长趋势,我想总体上还是能够保持目前这种发展态势的。至于调控政策下一步怎么走,我想当前经济运行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世界经济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我们注意到一个数据,铁路运输业的投资增长是107%,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也看到,几乎每一个经济部门的增长率都是双位数的,但是物价增长却基本平稳,不知道您怎么解释这个现象?谢谢。
李司长:铁路投资增长比较快,这是目前我们应该加强的一个方面,特别是重要的基础建设,一些重要的铁路工程项目还得上。 物价问题,因为物价主要取决于商品的供求状况,目前来说,中国的商品供应,大家生活在中国,包括一些外国的朋友,包括这位记者,大家都会体会到,我们的商品供应是非常充裕的,供应多了,价格就不可能上涨过快。这样产生一个矛盾,为什么又出现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我们可以观察一下,美国经济也是如此,这是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供大于求的格局还是基本存在的,商品供应是充足的。
法新社记者:邱晓华先生是上任国家统计局的局长,他的卸任是什么原因?他的离任对于国家统计局的工作会有什么影响?还有,邱晓华先生现在的新的工作在哪里?
李司长:有关部门在调查上海社保资金案中,发现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涉嫌严重违纪,中央纪委正在对其进行审查。
中国日报记者:关于贸易顺差的问题。您刚才讲到,今年的贸易顺差是继续增多,请问外贸顺差增长的原因是什么?贸易顺差对中国的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能否预测一下2006年全年对外贸易的形势,这种顺差会不会继续保持下去?谢谢。
李司长:今年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确实是在扩大。进入2000年以后,我们的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贸易顺差,从去年开始增加的幅度比较大。1-9月份,外贸顺差已达到1098.5亿美元,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全球化为这一结果提供了基本条件。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当今各国的经济比以往联系得更加紧密,商品和服务越来越更自由地在国与国之间流动,这必然为推动刚刚加入世贸体系的我国贸易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二是我们的供给能力比较强。近三十年来的快速增长,国内投资的较快增长,以及国际分工带来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我国的生产能力已经是大大增强,而且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形成这一生产能力的,正是国际上短缺的或者是不愿意经营的加工贸易,目前占我国出口比重已达60%,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三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生产的商品需求比较大。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劳动密集型仍是我国目前生产的基本特征,而与我国贸易量最大的欧盟、美国、日本等都是以技术含量较高的经济结构为特征,与我国经济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同时这三个地区和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大约75%左右,自然决定了国际市场对我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需求也比较大。
四是我国生产成本比较低,决定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根据国际组织数据测算,目前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3%,亚洲四小龙的5%-6%,亚洲四小虎的50%左右。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比较快,由于经济增长比较快,相应来说盘子就比较大,本来贸易顺差可能没有这么多,但是由于世界经济总量很大,相应也放大了贸易顺差的量。 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未来中国保持贸易顺差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香港文汇报记者:请问李司长,刚才您提到“三落一稳”,GDP投资和工业增长都回落,但是我们发现,前三季度同期发电量增长12.9%,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请解释一下出现这种数据的背景。
李司长:这个现象我们实际上也非常关注。确实出现了这种显得是背离的现象。拿工业数据分析一下,因为工业生产在回落,电力生产为什么在加快?第一,首先工业生产和电力生产不是一个完全对等的概念,电力生产不仅用于工业,还用于农业和服务业。8月份,工业用电量比重比7月份回落了2.1个百分点,而农业和服务业用电量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其次,电力生产不仅仅用于生产活动,而且还用于居民的消费。处于高温的7月和8月,正值居民耗电量较多的月份,8月份居民用电量比重比7月份上升了1.2个百分点,而各行业生产用电量比重出现了下降。
现在,我再把美国的数据给大家报一下。美国不仅仅制造业和电力生产出现了方向不一致,而且GDP也是如此。因为这种背离的年份还是比较多,为了节省时间,我把拉得远一点的时期和最近一段时期的数据报一下,比如2003年,美国GDP由上年增长1.6%加快到2.5%,制造业生产由上年增长2.8%回落到1.9%,而电力生产由上年增长3.6%回落到0.6%。2003年是生产在加快,而电力生产在回落。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是相反的,经济增长在回落,电力在加快。那是1995年,美国GDP由上年增长4%回落到增长2.5%,制造业生产由上年增长7.7%回落到增长4.5%,经济增长在回落,而电力生产由上年增长1.6%加快到增长3.2%,出现了加快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