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现货中心新闻中心原料频道钢厂频道期货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频道 >> 专家观点 >> 专家观点 >> 贸易商应审时度势正视自身——特邀钢市专家张建峰钢市一周评

贸易商应审时度势正视自身——特邀钢市专家张建峰钢市一周评

2010/4/14 9:47:46   来源:中钢网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钢铁贸易商应准确把握形势正确认识自身

  --钢材市场每周一评

  中国钢铁工业从来就是在国家政策主导下发展的一个产业。如果从1890年的汉阳铁厂算起,中国钢铁已经走过了120年的发展历程。历经满清、民国和共和国的钢铁工业始终是以改变中国“积贫积弱”国家形象为目标的一个特殊的产业。

  1890-1949年的六十年间,在动荡和饱受欺凌中钢铁工业发展缓慢,1949年全年产钢量只有15.8万吨。1949-1976年期间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急切盼望钢铁工业快速发展,曾经举全国之力试图一举成为世界产钢大国,但收效甚微,1976年全年产钢只有2045万吨;1977年以后,中国钢铁工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1984年冶金产品价格“双轨制”的出现,从生产和流通两个渠道为钢铁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1993年双轨制结束后,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之力钢铁工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到2009年我国大陆全年产钢5.678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6.6%,世界钢产量近半出自中国。

  历史证明:国家产业政策如果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会对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正面的促进作用。如果不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则会对行业发展起到反面的不良作用。但无论如何,国家政策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目前,我国共有上千家钢厂。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尚没有对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型钢铁企业,在钢材价格上涨时,钢厂就竞相涨价;钢材价格下跌时,大家又竞相降价。缺乏畅通有序的销售网络、钢铁流通行业秩序混乱。

  “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流通环节秩序混乱”已经成为困扰我国钢铁行业健康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地方经济要发展、地方政府要政绩与钢铁产业节制投资、均衡健康发展要求之间;缺乏公平、持续的市场竞争环境与优胜劣汰、提高产业集中度要求之间;钢铁企业产品同质化特征明显与钢铁产品分销渠道杂乱无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2009年2月25日欧洲钢铁工业联盟(Eurofer)公布了一篇长达166页的报告,名为《中国钢铁工业中的政企关系--从国内外角度观察中国市场的扭曲现状》。这篇由专门从事中国事务研究咨询的机构德国THINK!DESK公司写就的报告,对中国钢铁业总体评价是:“没有在一个以竞争为基础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经营,相反却与各级政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导致钢铁价格和生产成本的扭曲;中国钢铁企业的成本结构和销售价格没有反映真正的市场格局和供给情况,在人为压低经营成本后,中国的钢铁产品并没有真正有竞争力的成本优势”。

  随着中国钢铁产量的飞速增加,钢铁流通环节也经历了巨变。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双轨制给市场以巨大利润空间,国有物资流通企业面临市场严重摧残,大型钢铁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出现瞬间的“眩晕”,中国钢铁工业迅速走向“富强”的历史性机遇等,都为民营钢铁贸易商提供了巨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国有物资系统部分工作人员、钢铁需求企业采购人员和各大钢铁企业从业人员中的一部分,成为新环境下钢铁流通行业企业家的主要来源。

  目前国内有钢铁贸易企业近20万家,数量众多。钢铁贸易商主要盈利模式可以归纳为:利用钢厂的营销政策和销售模式的弱点;利用融资能力和销售渠道,“薄利多销、赚取差价”的批发模式;和利用对资源渠道和产品性能的了解,赚取“信息费”“劳务费”或者“产品技巧增值费”的零售模式两种。

  正如中钢协副秘书长单尚华先生所总结的那样“中国钢材市场一方面钢厂数量太多,另一方面,中国从事钢材销售的中间商多达十多万家”,“国内钢材销售市场上,买钢的往往不用钢,钢厂大多没有与最终用户联系起来。”

  与中国钢铁生产企业相比,钢铁贸易企业规模小、数量大、企业家视野窄、自我发展能力差、对钢厂政策依赖感强、对市场价位形势过分敏感特征十分明显。绝大多数钢铁贸易企业属于创业型企业家执掌大权(二代企业家极少)。而创业型企业家“敢于冒险、自信坚毅、蔑视规则、视野狭窄、言过其词”的特点十分突出。

  如今面对钢铁行业剧变的种种压力,面对国家解决钢铁产业问题:“提高准入门槛;推动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规范流通渠道。”的政策导向。钢铁贸易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我们曾经拥有的最优良的品德是勇气而不是智慧;我们最突出的个性是承担而不是谋划;我们最擅长的是造势而不是布局。

  钢铁行业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认识并顺应时代新的要求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越早有所准备,我们越早拥有未来和明天。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