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谁与上?——特邀钢市专家张建峰每周钢市一评
2010/4/26 8:21:23 来源:中钢网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高楼谁与上?
——钢材市场每周一评
本周,各“主流”钢企继续以“成本”之名上调五月份出厂价格,因国家强力打压房价而引发的利空心态被有效控制,尽管出货不畅的局面相似,商家心态却截然不同。有人因为成功“解套”,已经一脸轻松准备休息了;有人则依旧寄希望于五月还会有最后冲高的机会,神情诡异而亢奋;多数内心惶恐的商家还是在无奈中选择坚守待变。钢价就在这种充满焦躁和疑虑的局面中僵持、震荡着。
与钢材价格的盘整不同,铁矿石价位则延续涨势。本周63.5%品味矿石港口现货价格达到188-191美元/吨。 《经济观察报》一篇题为《铁矿石谈判已经破裂》的文章成为本周最值得关注的率直声音。文章在对一身正气义正词严的中钢协官员采访之后断言:“如果没有奇迹发生,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中国将以完败收场。”
我们曾经分析过,如果抛开国家利益民族情感,单以商业谈判所必须的实力、谋略和技巧评判,铁矿石谈判根本不用开始,胜负就已成定论了。今天看来,如果说2009年中钢协主导的铁矿石谈判的失败没有给中国钢铁企业谋来任何利益尚可原谅的话,不可原谅的是去年中钢协已经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坏头,那就是它代表中国钢铁界率先破坏了铁矿石市场长期延续的所谓“长协机制”。
所谓“长协机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9年。是由主要铁矿石供应商与主要钢铁生产企业定期对市场前景和预期进行交流,共同商议并达成阶段性协议价格的一种机制。谈判时,买家与卖家直接对话,没有投机者与中间者的介入,有利于买卖双方对现状与未来形成共同认识。
一直以来,“长协机制”就不只是一个价格机制。它在保证钢铁生产企业拥有价位稳定的原料的同时,铁矿石供应量及产品品质的稳定供给也成为建构这种机制的重要内容。钢铁生产企业依靠“长协机制”才可以提前给下游用户在产品质量、数量和价位上做出郑重承诺。“长协机制”就受到欧洲、日本和韩国钢铁生产企业的拥护和支持,从而成为40年来铁矿石交易的世界主流模式。
目前,中国国内存在的铁矿石现货交易体系是世界仅有的。近年来,拥有国家授予的长协矿进口权的大型钢铁企业和铁矿石贸易商积极参与现货交易,翻云覆雨任意推高现货价以谋求暴利。也正是中国铁矿石现货市场这种畸形繁荣,使铁矿石长协价与现货价之间“价差”巨大,才最终引起矿业巨头对中国现货市场定价机制的兴趣,进而成就成了中国钢铁业今天的被动局面。
“长协机制”一旦结束,铁矿石的定价模式,将很有可能同原油类似,走上“长协价——季度价——现货价——期货价”的演变之路。最终走向矿业巨头和国际金融寡头谋划已久的:指数定价模式。
价格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趋势和程度的经济指标。也就是说,商品价格指数是一个与某一特定日期一定组合的商品或劳务有关的价格计量。当该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发生了变化,其价格指数也随之变化。
铁矿石指数定价主要是将海运费纳入其中。事实上,三大矿山已经在为指数定价时代来临做了充分准备。2001年开始,必和必拓现任首席执行官高瑞斯(Marius Kloppers)就在公司内部提出,要改变一年一度的长协机制。此后,高瑞斯更进一步提出要采用指数定价模式,即希望分享海运费的利益。
尽管“涨价90%并且按照季度定价的模式,是中国钢铁企业绝对不能接受的”的豪言日仍在,但很多事情毕竟不是以豪言为据的。本周,让我们引南唐后主李煜《子夜歌》结束吧: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