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海关统计数据出炉后,分析师发现了一组令国内钢厂感到尴尬的数据对比——今年1~11月份,国内累计进口铁矿石5.6亿吨,同比减少了600多万吨,而花费却比去年同期多出了257亿美元。按照最新的外汇牌价,相当于钢铁企业多支出了1700多亿元人民币的采购成本。
1700多亿元,比整个国内钢铁行业的利润还要高。根据中国钢铁协会的统计,今年1~10月,扣除实现利润中的投资收益54.95亿元,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钢铁产品销售实现利润只有638.45亿元。
“进口的数量比去年少,支付的费用却比去年高得多,这难道不是炒作的功劳吗?”业内分析人士指出。
那么,是谁在今年炒高了矿价呢?
贸易商操纵价格?
“今年的矿价跟去年相比可以说是标准的V字形反转,比经济恢复的速度要快得多。”一位在钢厂负责采购原料的人士告诉记者,去年虽然长协矿价没有明确谈成,但在市场上还能买到60美元/吨的矿石,但今年年初价格就涨到了90多美元,到现在,市场上的现货报价已经超过170美元了。
对于今年的矿价飞涨,业内分析师认为,有全球其他地区需求推动的因素,“因为去年全球需求总量小,今年日本、韩国、欧盟的钢产量大幅回升,导致全球需求增长,可以说供应的增长仍然跟不上需求的增长。而中国去年进口也是超量的,今年进口量有了小幅下降,但数量仍然庞大。”
不过,业内分析师也没有忽略隐藏在背后的更多“人为”因素。“在现货市场,资金雄厚的贸易商完全可以把矿价炒上去,而今年又开始试水依据现货指数作为指导价的季度定价,在市场需求不错,有利炒作的时候,季度定价相比年度定价来说也导致协议价大幅上涨。以前矿山一年只能涨一次,现在等于一年可以涨几次,而且是跟随现货价走。”
一位长期从事铁矿石贸易的贸易商也对记者透露,的确有一些大的贸易商,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操纵性,他们资金实力雄厚,资源渠道也很多,他们的成交在市场有示范性,很容易把价格炒上去,自己从中获益。“比如在市场价格为160美元/吨时,他们可以把价格抬高到170美元和矿山成交,哪怕量很少,却可以带动整个市场价格的走高,尤其是在市场资源不多、预期较好时。”
这在此前影响更多的主要是中小贸易商,但今年实施季度定价后,拥有长协合同的钢厂,也开始“深受其害”。
在最初推行季度定价时,矿山企业都基本选择了以普氏能源资讯(Platts)的普氏指数为依据来确定季度价格。对此,多位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主要是因为普氏指数推出较早,并且在询价时给了矿山和贸易商更大的权重。这也意味着,贸易商与矿企很容易就可以变相成为利益共同体。而国内现货进口矿仅占进口矿总量的20%,其价格根本不足以代表中国市场的实际供需情况。
除了样本采集来源,普氏指数等的数据采集方法也值得商榷。据了解,普氏指数每天都在寻找最高的买方询价和最低的卖方报价来评估当天的指数价格。这就意味着,每日的普氏估价并非当天所有采集信息的加权平均,即使一天中没有任何现货交易成交,普氏还是可以根据当天的询价或报价得出自己的估价。
国际矿山造势?
事实上,不管是钢厂还是业内人士,都已经意识到目前的指数定价存在问题,但在目前暂时还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替代它。
曾经作为宝钢铁矿石谈判首席代表的刘永顺就建议,中国其实是可以制定自己的铁矿石价格指数的,不管是中钢协还是具体的钢铁企业,应组建一个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对市场比较熟悉的部门,来跟踪、分析和研究铁矿石的价格。
作为国内钢厂代表的中钢协也很着急,并提出矿石定价与国内钢价指数挂钩的建议。不过,据一家中型钢厂的高层透露,他们曾经将与国内钢价指数挂钩的建议和矿山沟通,但矿山企业根本不同意。
最近,铁矿石的季度定价在四季度好不容易有所下降后,又有消息称全球三大矿石生产商之一的力拓已通知中国部分国有大型钢铁企业,明年第一季铁矿石合约价将再度上涨7.6%,依据还是今年四季度的现货价格指数变化。
“最近铁矿石的现货价格又在上涨,除了印度方面减少出口、钢厂冬储等的需要,不排除三大矿山企业有意控制发货,以抬高一季度的价格。”业内分析师指出。
“现实商业谈判很多时候就是心理战,我们总听到舆论在说矿价涨,但实际上目前的资金基本面和未来的需求基本面都不支持矿价的进一步大幅上涨。”分析人士也指出,目前的矿价对矿山企业来说绝对是暴利,这也必然会导致更多的资本进入矿业开发领域,从而带来供给的过剩。
据统计,目前在建铁矿石项目将会使得2011年的全球铁矿石产能增加2.35亿吨,2012年预计为2.38亿吨,2013年预计为2.88亿吨,全球铁矿石供需偏紧的格局有望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