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矿石月度进口“出乎意料”达新高难改长期供求趋宽松态势
“1月份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创出历史新高,这真是出乎意料。市场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在获悉海关的最新数据后,研究人员汪建华15日对记者感叹道。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月份中国进口铁矿石达到6897万吨,比去年12月增加1089万吨,同比增长47.9%。与此同时,进口铁矿石的现货价格也在逼近历史高点,63.5%品位的印度粉矿的矿山报价已超出每吨195美元。有分析师说,考虑到目前相对低位的海运价格,铁矿石的现货离岸价其实已创出历史新高。
围绕矿石的种种“新高”数据,让人产生“供需紧张”的印象。但是包括全球主要矿山企业在内的钢铁产业链上的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从总体走势来看,全球铁矿石市场“最紧的时段”正在过去,会从“紧平衡”逐渐过渡到相对宽松的状态。
全球主要矿山企业的一位中国区总裁近期对记者说,矿价连续多年在高位运行,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采矿的行业,铁矿石的新增供应能力会形成。只要新兴市场保持平稳发展,不出现“意外的井喷需求”,可以说矿石市场“最紧的时段”已经渐渐过去。中国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也认为,全球的铁矿石从资源数量上来说“从来不缺”,供求失衡只是时段问题,随着新投资的进入,供求的变化正在到来。
对于1月份矿石的“新高”数据,不少分析师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资深的铁矿石分析人员曾节胜对记者说,1月份有一些“短期的特殊情况”不能不注意。中国钢厂六成以上的矿石采购量来源于长期供货协议,岁末年初有一个年度采购量的执行问题,再加上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全球矿石季度价相对现货价处于低位,“多进口一些也在情理之内”。此外,去年前期矿石进口偏少,后期补一些库存,也是正常的。多种短期因素集中在一起,使得直观的数据看上去“吓人”,其实并不是由市场总体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
据曾节胜估计,“2月份矿石的进口量肯定会下来,不太可能继续超出6000万吨”。200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6.28亿吨,2010年进口了6.18亿吨。“2010年是近10多年来中国铁矿石进口量首次出现同比下降”。这说明中国钢厂的采购弹性已在加大。月度之间出现波动是很正常的,“在短期因素中其实没有太多的规律性”,关键是要把握住长期趋势。
有业内人士已经注意到,在全球通胀预期活跃的背景下,包括铁矿石在内的大宗商品最有可能成为市场先期博弈的“承载者”,这时短期因素最容易遮盖住长期趋势,使得一些市场参与者“辨不清方向”。研究人员汪建华说,中国钢铁业近期的运行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其前端的矿石市场连创新高,值得加大监控和研究的力度,应该搞清楚这一时段进口铁矿石的来源、途径及流向,“严格区分短期因素与长期走势的分界”,避免短期数据的“放大效应”。
此前,中国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曾在上海公开表示,中国钢铁业正在进入一条低增长和微利的轨道。2011年,中国钢铁业的生产和消费都会有增长,“但幅度不可能太大”,钢铁行业可能已经到达一个阶段性的“顶部震荡区”。2010年,中国工业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6%,钢铁业只有3.5%,“是各个行业里面最低的”。钢铁业的这种状况并不支持前端矿业的“量价齐升”。
宝钢的研究人员也认为,中国钢铁业很可能进入一个两头受挤的“艰难时期”,产业链的利益过于偏向上游的矿业,这是不可持续的。市场内的分析师在评价目前正在逼向历史高位的现货矿价时,甚至已带有“愤慨的情绪”。铁矿石的价格涨跌已经在逐步脱离供需关系,转而由炒作、垄断定价助推价格上行。
目前,中国的现货钢价正在与矿价互相推高,建筑钢的吨价再一次冲破5000元大关。这被业界称作“链条式的价格试探”。钢铁需求存在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一旦高钢价破灭,“国内剩下的就只有高矿价、低钢价及钢厂更低的利润”。此时此刻,把握住“钢铁业高速发展期已过、矿石市场最紧时段已过”的长期走势,显得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