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章:中国钢铁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2013/4/23 16:30:55 来源:(钢之家)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2013年4月19日-21日,钢之家网站联合中铁物资集团共同举办以“新结构•新机制•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九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暨钢铁产品产需研讨会》和《第二届国际钢铁原料供应链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以及《中国大宗商品电子商务高峰论坛暨中国大宗物资网一周年庆典》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钢铁企业、钢铁原料企业、钢铁流通企业、金融证券及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等共500多家单位的6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届会议。
在4月20日上午的会议上,钢之家网站吴文章总经理作《新结构•新机制•新发展——全面过剩下的中国钢铁业发展远景研究》主题演讲,主要内容为:
一、新结构。
1、我国钢铁业已进入全面过剩发展阶段。过去的三十年,我国高投资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拉动钢铁业快速发展,中国是全球钢铁业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随着国家“转方式 调结构”进程的逐步深化,未来我国钢铁消费强度将呈下降趋势,预计2015年前后我国粗钢消费量7.5亿吨左右则接近或者达到峰值区域。中国钢铁业发展从全面紧缺到结构性紧缺,再到阶段性过剩与结构性紧缺并存,目前已经走向全面过剩。
2、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任重道远。目前,具有成本优势的钢铁企业仍将继续扩张产能。钢铁业并购重组面临诸多困难难以逾越,去产能过程仍很艰难。2001-2012年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并未改观,2012年甚至出现下降,前十名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5.9%,较2011年下降2.5个百分点。未来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国内钢材市场竞争形势仍然严峻,钢材价格将以低价位运行为主。
3、我国长材严重过剩,板材供求矛盾难以缓解。2012年我国长材产能5.6亿吨,目前在建5000万吨;热轧板卷产能2.2亿吨,在建1470万吨;中厚板9020万吨,在建160万吨。2012年我国长材产量4.44亿吨,产能利用率79.3%;热轧板卷产量1.67亿吨(不包括厂内冷轧用料,2012年冷轧产量3556万吨),中厚板产量6681万吨,产能利用率74.1%。未来我国长材产量和消费比例将下降,而板材产量和消费比例将继续上升,板材消费量仍有增长空间。我国长材主要依靠国内市场消化,板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即便通过扩大出口,未来我国长材和中厚板产能依然严重过剩,板材市场供求矛盾难以有效缓解。
二、新机制。
1、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错综复杂。随着市场交易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及时传播以及钢材、焦炭、焦煤(包括未来铁矿石)期货在上期所和大商所的上市交易,“供求、成本、竞争、资金、心态、博弈”(五要素一博弈)价格形成机制,受国内外金融资本和大宗商品市场影响越来越大,国内钢材市场金融属性日益强化。目前国内钢铁企业普遍采取市场导向定价策略,定价周期越来越短。
2、钢铁企业低成本战略关键在原料采购。目前我国进口铁矿石定价指数化,国产矿、煤炭、焦炭定价市场化且定价周期短期化,未来将逐步向指数定价或期货市场定价转变。矿石和煤炭、焦炭的采购成本约占钢铁企业65-80%,把握原料采购的价格和时点,做好库存管理,已成为钢铁企业实现低成本战略的关键。
3、钢材市场低库存将成为常态化。每次国内钢材市场出现大幅下跌之后,钢铁企业直供比例都明显上升。随着商业银行对钢贸行业融资管理的逐步规范,钢贸行业资金去杠杆化的结果必然是未来钢材市场将长期处于低库存,钢材流通短流程化将成为趋势。
三、新发展。
1、关于我国钢铁企业未来发展几个热点问题。钢铁企业要建立稳定原料保障体系,实现全面过剩下的低成本战略。钢铁企业应主要采取并购重组实现规模扩张。提高产业集中度,实行钢铁企业集团内部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向下游产业链延伸,以稳定产需衔接。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2、关于我国钢贸流通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从我国钢铁消费总量上看,未来钢材流通行业的发展空间广阔。钢贸流通业应积极与钢铁企业合作,向以加工配送为主体的服务型贸易发展。钢贸流通业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和财务成本。
3、相关政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规范行业发展,为国内钢铁企业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适时放宽或者取消铁矿石进口资质管理,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钢铁企业多渠道进口铁矿石,以减少国内铁矿石现货市场交易量,弱化铁矿石市场炒作。调整钢材出口贸易政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钢材品种给予同等的出口政策支持。
最后,吴总用十六个字总结了中国钢铁业的现状和未来——祸起萧墙,内外交困,结构调整,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