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企面临的实际困境到底有多严重?7594.76亿元这个数字可以说明些许问题。
昨天,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委会副秘书长给《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算了笔账:截至今年一季度,国内30家主要上市钢铁企业,流动负债总计约为7594.76亿元。
本报记者根据上述企业的财报计算证实了这个数字,同时发现,这个指标比去年同期增加近269亿元。流动负债是指企业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合计,一般是考察企业短期债务高低的财务指标。一家统计在列的钢企内部人士称,自己看了报表也很惊诧。
对于业已陷入产能过剩、价格低迷泥潭的钢铁行业而言,流动负债高企成为钢市迷途的又一个注脚。
但*ST鞍钢、宝钢股份、武钢股份三家央企的流动债务均出现微降。
数据背后
流动负债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核心项目之一,通俗地说就是企业时时需要考虑对外支付的资金,比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此外,应付职工的薪酬和应交税费也在此项下。
专家称,据他测算,截至今年一季度,30家主要上市钢企流动负债总计约为7594.76亿元,流动资产额约为5304.81亿元。
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相对应,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存货等。
“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这本身就说明企业经营有大问题,最要命是有的企业流动比率居然低到0.4。”专家说。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短期变现偿债的能力。通常这个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
如果流动比率超过1,表示企业流动资产多于流动负债,反之则拉响了财务警报。本报记者梳理发现,在30家上市钢企中,流动比率超过1的企业屈指可数,速动比率超过1更是几乎没有。其中,西宁特钢(600117.SH)的这项指标仅为0.28.
本报记者比较发现,今年一季度,多家钢企在大环境低迷的背景下本已遭遇业绩困境,高流动负债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压力。
从绝对数上来说,截至一季度河北钢铁(000709.SZ)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450多亿元,在这30家企业中最多。该企业流动资产为535.16亿元,流动负债却高达989.66亿元。一季度,该企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80.36万元,同比降幅高达87.82%。
河北钢铁的窘境反映着当下钢企的经营困局。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在30家钢企中,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的差额在100亿元以上的有7家企业,分别是河北钢铁、华菱钢铁、武钢股份、山东钢铁、宝钢股份、*ST鞍钢和*ST韶钢.*ST鞍钢、宝钢股份、武钢股份三大央企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差额分别为109.53亿元、141.07亿元和266.41亿元,共计517.01亿元。但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45%、16.85%和8.56%。相较去年同期,30家钢企有12家企业的流动负债额有所减少。
流动资产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偿债能力的“保险系数”,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多少值得关注。
业内人士称,如果这两项指标高企说明企业的流动资产质量相对较低。本报记者查询发现,宝钢股份的应收账款和存货数值均相对较最高,分别达到111.30亿元和319.02亿元;以两项合计与流动资产的占比计算,山东钢铁、太钢不锈(000825.SZ)的占比超过60%。
“看了报表,我也很惊诧。”昨天,一家统计在列的钢企内部人士说,但不愿多言企业负债高企原因。
有行业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流动负债高表明企业的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高,这两项是企业短期融资行为,如果应交税金都出了问题,那就面临着政府的压力。
行业迷途
谈到流动资产“不抵”流动负债,专家说:“动辄30亿到40亿元,拿什么来补?”除非行业再次迎来盈利爆发期。
但在投资红利渐消、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等问题影响下,钢企的日子愈加艰难。“今年一季度,国内钢企盈利虽然有所改善,但二季度整体仍存在困难。”前述钢企人士说。
相关机构监测显示,截至5月17日,国内十大重点城市建筑钢材除个别市场小涨外,大部分城市市场价格均以下跌为主。
这一景况实际早已存在。其中,螺纹钢价格已跌到了三年半来的新低,热卷虽然相对好一些,但跟年初高点相比也跌了700多元(吨价),跌幅达16%。
订单滑落及需求持续不振,已迫使钢企不得不下调产品出厂价格。就在昨天,国内最大民营钢企沙钢对其产品价格继续作出下调,而此前,被认为是国内板材行业风向标的三大钢厂(宝钢、武钢和鞍钢)均已对其6月份价格做出了下调。
“之前的改善,更大程度是由于原料价格的走低,但企业存货高增的这种盈利,很多都是账面上的。”专家认为,因为成品钢材价格一直在下跌,结构供应过剩格局不改,如果需求继续疲弱,行业日子会更难过。
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的调查,去年我国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4个行业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其中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5.8%。
此前本报报道,一些钢厂原本以为政府还会通过类似2008年时的4万亿投资来救市,对政策预期的误判让一些企业业绩再度承压。这也能部分解释大多数钢厂此前依然开足马力生产的原因。
一家中型钢厂人士曾表示,相比停产之后员工工资、银行利息方面的净流出,坚持生产可能比停产亏得还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