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商低库存保经营 弱化“蓄水池”
2013/6/20 9:03:00 来源:中国冶金报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5月底和6月初,《中国冶金报》记者在辽宁省朝阳市和凌源市钢材市场采访中了解到,因为钢材价格一直走低,经营风险不断增高,该地区中小型钢贸商普遍采取最低库存的办法,降低经营风险,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钢贸商的“蓄水池”功能。
《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了两地钢材市场10余家钢贸商,库存普遍不高,与第一季度相比约为1/4或1/5,甚至更低。钢贸商普遍认为,原以为5月份钢材市场价格能“亮堂”一把,但背道而驰的实际让人眼前直发“黑”,因此只有做库存文章。据悉,5月份,这两个钢材市场的线材、螺纹钢、中厚板、热轧卷和冷轧板5大类产品价格,每吨均降低百元以上。尤其是接近月底几天,价格每天都在降,这让预期“红五月”的钢贸商全都陷入困境。
面对严峻形势,钢贸商普遍采取最低库存量的办法应对。这种经营方法,能够使钢贸商的经营风险最小化,但是弱化了钢贸商对于钢厂的“蓄水池”功能。
朝阳钢贸商王先生认为,钢贸商“蓄水池”功能是钢材流通过程中与钢厂建立在互惠互利、良性互动基础上的一种关系。互惠互利、良性互动是基础。过去那些年,在国家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钢材需求空间不断被拓宽,钢材价格虽有波动或震荡但总体是向上的。在这种历史条件或环境下,钢厂和钢贸商能够形成互惠互利、良性互动的基础。但是现在不同了,国内粗钢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国内钢铁产能过剩是多年积累起来的矛盾,想把多年积累的矛盾化解掉,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充满了经营风险。钢贸商和钢厂是两个独立的利益体,因此让钢贸商充当“蓄水池”转化钢厂经营风险不具备基础条件。
凌源钢贸商刘先生和魏先生认为,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条件下,钢贸商“蓄水池”功能被弱化无法避免。现在市场流行一句话:“活下去才是硬道理”。钢贸商多数是私企,个人经营,挣钱赔钱都是自己的,因此无力承担市场风险。
朝阳和凌源钢贸商李先生和沈先生认为,钢贸商弱化“蓄水池”功能是现行钢贸流通模式和体制弊端的集中展现。与发达国家钢贸流通业模式完全不同,我国钢贸流通业整体呈现出“大而散”的状况,全国20多万户钢贸企业,多数是私营个体企业,而且年经营规模为几百吨、几千吨的企业占其中相当大的比重。例如,有百余户钢贸企业的朝阳钢材市场,年经营万吨以上的只有5户~6户;有约40户钢贸企业的凌源钢材市场,年经营万吨以上的只有1户,余下的都是散户。万吨户能成为钢厂的“协议户”,享受一定的价格优惠政策,而散户都基本是“打游击”,哪家钢厂价格合适就到哪家采购,以“挣差价”模式经营企业。可以说,散户和“挣差价”的传统经营模式支撑着国内钢贸企业在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环境中的生存。现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发展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速,借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传统的钢贸经营模式矛盾愈发凸显,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借助网络平台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模式,提高了钢材流通的效率,钢贸商“蓄水池”功能被新技术弱化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对此,钢贸商普遍认为,在新形势面前,中小型钢贸商的经营观念须转变创新:一是继续深化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二是按需采购,没有订单不批量进货。三是转变经营模式,探索服务,为相关企业提供仓储、加工、配送等服务,减少下游终端用户的生产环节,降低用户的成本,从而提高钢材的附加值。四是发展直供。一直以来,钢贸商的主要功能是分销钢厂钢材,但在分销过程中也存在直供渠道,例如一些建筑业、制造业用户因为规模和批量限制不能成为钢厂直供户。钢贸商可以拾遗补缺,发挥经营灵活的特点,把握机遇,通过直供减少用户物流运输等中间费用,进而将其发展成稳定的客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