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现货中心新闻中心原料频道钢厂频道期货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频道 >> 业内视点 >> 业内视点 >> 钢企非钢产业进入最好时期

钢企非钢产业进入最好时期

2013/9/23 8:28:34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钢铁主业跌入谷底,钢企的非钢产业却攀上高峰。

  记者从2013钢铁行业非钢产业大会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国产能在2000万吨以上的7家钢企非钢产业营收占到总收入的23%,这比2012年年底的20%又有增加,部分钢企的非钢收入和实现利润已经占到总收入和总利润的50%,我国钢铁行业的非钢发展进入最好时期。

  然而,钢企发展非钢也面临许多争议。有人肯定,认为在钢铁行业低迷的大背景下,非钢是钢企扭亏为盈的“救命稻草”;也有人质疑,认为钢企发展重心转向非钢,会危及钢铁产业安全。

  到底该如何看待日益做大的非钢产业,钢铁企业要想生存、发展真的离不开非钢产业吗?非钢产业真的会撑起钢企“半边天”吗?钢企发展非钢又面临哪些问题?记者走访企业,并与业内专家进行了探讨。

  此盈补彼亏,非钢产业成“救命稻草”——

  尽管存在争议,但不做非钢产业,钢企未来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去年“武钢养猪”事件还引起社会巨大轰动,但今年,钢企发展非钢产业却成了为人称道的潮流。

  舆论风向的转变,源于非钢产业“救命稻草”般的巨大作用。2012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0.04%,而非钢产业销售利润率平均在3.5%—6%。虽然没有达到全国工业行业6%的平均利润水平,但已为钢铁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钢铁行业中,钢铁主业结构好、盈利能力最高的宝钢集团,2012年非钢产业对集团的利润贡献率达到37%。在许多主业盈利能力不高的钢企,基本都是靠非钢补贴主业,才勉强扭亏为盈。

  更不容忽视的大背景是,随着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钢铁行业低盈利状况仍将持续。

  中国冶金规划院院长李新创说,钢铁企业是否应该花大力气发展非钢产业,社会上存在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做非钢产业,钢企未来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是非钢产业中的亮点。

  为确保铁矿石资源的稳定供应,不少钢铁企业不断增加海外权益矿资源量和国内自有矿供给。早在2011年,在年产5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的主营业务总额中,矿山利润就占到20%。

  为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服务水平,一些钢铁企业建设钢材深加工项目。如今,宝钢已经在全国设立37家加工配送中心,年加工能力达到700万吨,年激光拼焊能力2000万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宝钢、鞍钢、武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利用固体废物资源,开展深加工综合利用,不但取得经济效益,还推动企业的“绿色转型”。

  不知是不是把非钢产业当成了“救命稻草”,非钢产业在钢企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上升到空前的水平:在宝钢的规划中,到2015年非钢产业年收入要达到2000亿元,其中1000亿元要来自企业外部;武钢规划2015年非钢年收入要达到1100亿元以上,将占到集团规划总收入的30%以上;济南钢铁集团提出“十二五”期间,非钢收入和非钢利润每年增长25%以上。

  翻出“围墙”去赚钱,改变单一业务格局——

  投资增加、体制创新、开拓外部市场,非钢产业“脱胎换骨”但发展仍不平衡

  钢企发展非钢,早已有之。但早期的非钢产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基本依附主业找饭吃,是企业的“包袱”。

  那么,钢铁行业的非钢产业是怎样实现从“包袱”到“救命稻草”的蜕变?

  蜕变源于体制、机制的创新。

  武钢交运公司既有货运业务,同时承担接送职工上下班的客运业务,曾长期亏损,亏损额高达4000万元,全靠公司补贴才能维持运转。

  2010年武钢集团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决定在相关产业历史包袱较重、经营规模较小、矛盾比较突出的交运公司、金属资源公司、耐火材料公司开展自主经营承包试点,逐步下放其生产经营、薪酬分配、人事管理权限,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职工工资收入与企业经营效益联动。

  “新的运营机制为自主经营承包单位注入了动力和活力,激发了企业干部职工内降成本、外拓市场的热情。”武钢集团副总经理张翔(微博)说。

  2011年武钢交运公司就实现利润200万元,扭亏为盈,一举甩掉戴了50多年的补贴“帽子”,职工工资增长近30%,主要经营者的薪酬翻番。

  如今,自主经营、风险目标绩效考核已在武钢的所有非钢产业推开。2012年,武钢物流产业实现利润1亿元,较上年同期翻了三番,2013年经营预算指标又同比增长50%。

  蜕变源于翻出“围墙”找市场。

  过去钢铁企业的非钢产业大都是主业的配套产业,局限于为企业内部服务。近十年来,不少钢企的非钢产业翻出“围墙”,同时面向企业内外两个市场,尤其关注开拓外部市场。如今,首钢、鞍钢、济钢、武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非钢产业的外部市场份额都已经达到或接近非钢总收入的50%,并初步形成了占领外部市场的专业技术优势。

  今年6月3日,唐钢集团与韩国浦项签署LED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谋求用三到五年时间,将合资企业建成在国内LED市场占有率30%的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

  唐钢非钢产业部副部长周作力认为,外部市场不仅可以真正检验企业的竞争能力,暴露企业本身的薄弱环节,还可以改变企业内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格局。“没有外部市场,非钢产业就不可能做强做大。”周作力说。

  蜕变源于舍得投入。

  中国钢铁协会多种经营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许家彦介绍,十年来,钢铁行业累计投入非钢产业资金达700多亿元。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全行业投入非钢产业的资金高达4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钢结构、废气资源和二次能源利用、房地产等新兴行业投入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钢企的非钢产业发展还很不平衡。“从钢铁全行业来看,盈利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并不多,部分钢企非钢依托主业生存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市场竞争力仍相对薄弱。”许家彦表示。

  钢与非钢,“东方”“西方”都要亮——

  非钢产业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权宜之计、救急之策

  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已势不可挡,但发展困难还有很多,如何怎样发展也有争议。

  李新创认为,缺乏规划、“散、小、弱”,是制约钢企非钢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多数钢企的非钢产业发展定位、发展方向仍然不明朗,口号式的目标宣传多、抓单一项目的多。有的企业虽然做了非钢产业发展规划,但不能坚持下去,决策犹豫,甚至主业一回暖,非钢发展规划就被搁置。由于缺乏规划,非钢产业间缺少关联性,难以形成合力,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和话语权,只能被动跟风,无法与其他同行竞争。甚至在有的钢企内部,同一业务有多家单位参与,出现内部竞争。“非钢产业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权宜之计、救急之策,应当对非钢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制定详尽可行的实施方案。”他说。

  有人认为,生存下去,是钢铁企业当前的第一要务,什么赚钱就干什么,应当大力发展非钢产业。也有人担心,钢厂全力发展非钢产业,会危机钢铁产业安全。

  对此,宝钢集团有关负责人说,虽然说发展非钢产业可以规避市场风险,令企业盈利“东方不亮,西方亮”。然而,钢铁主业就像钢企的太阳,如果没有太阳,即主业不强,东方不亮西方也不会亮。钢铁企业要发展非钢多元产业,首先要将钢铁主业做强做好,尽力扩展市场占用率以求规模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适度发展相关多元化。

  李新创认为,多元化发展要解决好纵向与横向的战略协调,钢铁企业应优先考虑纵向战略发展,首先把握好与钢铁主业的相关性、协同性、配套性非钢产业的发展。一般而言,钢铁厂创造的产值与钢铁产业链延伸及配套服务业所创造的产值约为11以上。因此围绕钢铁主业的非钢产业,其在市场、技术上相对熟悉,投资少,见效快。对于与钢铁产业关联性小的产业,也不能简单排斥,有条件的企业应适度介入。据了解,目前美钢联等世界著名钢铁集团,非钢收入已接近或超过钢铁主业。我国钢企的非钢产业发展仍有很大空间。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