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有待继续加大环保力度
2013/11/22 16:34:24 来源:中国化工报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严肃缜密的科学论证审核制度,目前却在相当多的地方沦为了轻描淡写的形式。现实中,本该充满“火药味”的环评过程,却被“温良恭俭让”的氛围所裹挟,甚至一些乱七八糟的项目环评也能一路绿灯。为此,环保人士很是担忧,如此下去我国环保污染的源头控制何以落实?
环保人士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如今,许多地区的“环评链”极尽浮躁。具体表现为:企业等项目单位,做环评纯属表面文章走过场,实质是为上项目当敲门砖。部分环评机构仅把项目评价视为接了一单生意,其根本动力是收取咨询费和服务费,并不会深入企业单位做全面审核,更不会与企业较真,有的甚至还与企业沆瀣一气,为企业出谋划策以图蒙混过关。而有些环保部门的审核往往是依据所谓的程序流程照本宣科,到现场也属走马观花,对项目的环保治理设施缺乏细致的了解与掌握。
其实,探寻“环评链”上如此乱象的成因并不难。一些项目单位并没有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压根就没有想认真落实项目环保“三同时”,做环评纯属做做样子。一些环评机构,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缺失,他们从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利润。而有些环保部门,因与环评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便利用自己独有的管理地位与影响,为项目单位指定环评机构,然后再由环评机构为其输送利益,构成了一个灰色利益共享体。
厘清了环评乱象的成因,那么对当前环评界存在的一些乱象就遇怪不怪了。有环保人士曾对笔者惊呼:你知道吗,某某污染项目也能通过环评?!说真的,当今能顺利通过环评项目是大概率事件,而被打入冷宫的环评项目却成了小概率事件。这并不是夸大其词,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就在不久前,环保部公布了《关于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和人员处理意见的通知》,针对当前环评机构存在的弄虚作假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严厉处理了34家环评机构和58名环评人员,其中取消了8家环评机构资质,对26家环评机构分别给予限期整改和警告,对违法违规环评技术人员分别给予注销资质等处分。这次环保部集中处理的环评机构,地域分布广泛,全国各地都有,印证了业界认为的环评乱象普遍而多发的判断。
治理环评乱象已经到了需要用猛药和重拳的时候了。否则,再纵容下去,随着一个个侥幸通过环评新建项目的投产,那些弄虚作假的环保设施却没能真正发挥作用,污染照例会排放到本已脆弱的环境里,社会与民众照样大受其害。而唯一受益和窃喜的是整个“环评链”。
为此,笔者疾呼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整治力度,探寻有效对策。一方面要经常保持高压态势,将监督惩治常态化;另一方面要强化连坐责任,出了项目污染问题,所有关联方均需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对于不能保证达标排放的项目,哪怕通过了环评也要勒令其停产整顿甚至关停,绝不心慈手软。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为环境保护把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