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大会落幕 距离“满意”路途遥远
2013/11/25 15:48:5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为期两周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大会23日晚终于在华沙落幕,195个国家最终在争议中达成妥协。本次会议号称通过了关于德班平台、资金、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等一揽子决议。但气候会议的两大核心焦点内容,减排时间表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资助,均没有最终落实,本次会议在艰难中落幕,距离“满意”路途遥远。
距离“满意”路途遥远
华沙气候大会原定于当地时间22日下午6点结束,但由于各方在多项谈判议题上分歧严重,谈判进程步履维艰。最终,经过各国代表们连续48小时的“最后冲刺”,大会艰难落幕。尽管部分发达国家对兑现资金承诺缺乏政治意愿,减排目标也缺乏力度,这样的成果距离满意差之甚远,但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表示,华沙大会毕竟为2015年签署新的减排协议打下了基础。
对于这样的结果,一向以强势著称的欧盟气候问题谈判代表康妮·赫泽高当天也发布公告表示满意。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3日晚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对华沙气候大会取得的成果表示欢迎。
与赫泽高和潘基文的乐观相比,一直积极参与气候大会的非政府组织则要失望得多。特别是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减排目标、出资意愿上大幅倒退,美国、欧盟在损失损害补偿机制上的保守立场,引发了非政府组织的普遍不满。出于对大会不作为的抗议,世界自然基金会、青年气候联盟等多家环保组织21日集体退出气候大会。
会议文本的内容也遭到了各方的批评。英国《金融时报》当天发表文章称,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核心议题在谈判结果中被淡化。最终谈判的两大阵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只是口头表示要努力为减排作贡献,而对于如何落实责任和承诺却草草收场。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政治研究室主任罗斯·达瓦斯(Ruth Davis)对记者表示,两个星期的谈判,除了科学家谈判小组谈了点台风“海燕”对菲律宾带来的灾难之外,会场内外没有传出任何实质性的消息。现在的问题,这么多国家都来参加会议,却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真正关心,也没有措施给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做些什么。
欧盟与发展中国家矛盾最激烈
世界气候大会从来就是争吵的大会,“不团结”的大会,也根本无法“团结”的大会。如同以往几次世界气候大会一样,本次会议从一开始,各方立场就一直在激烈碰撞,争吵不断,立场根本分歧的两大阵营仍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本次华沙气候大会有三个目标:气候资金得到落实;建立损失损害补偿机制;为2020年后的新气候协议确立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碳减排时间表和资金落实是双方的两大核心矛盾。然而,与会两大阵营如往常一样无视对方的需求。直到原定会议闭幕的22日深夜,这次峰会除通过了保护热带雨林的新法规外,再无任何其他成果。
发达国家希望在会议成果文本中,针对关于减排责任与目标设定、气候基金出资义务等问题提出一个适用于所有成员国的单一标准,然而发展中国家认为,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当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义务单列出来。
由于欧盟态度坚决,22日晚,一些发展中国家联合发起了对欧盟的进攻,纷纷指责欧盟制定的碳减排时间表,根本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减排能力。委内瑞拉谈判代表克劳迪娅·萨勒诺(Claudia Salerno)当晚对记者表示,会议没有任何其他成果。尤其是“在经费取得上,完全没有进展”。
根据2009年达成的相关决议,发达国家承诺在2010年至2012年出资300亿美元作为绿色气候基金的快速启动资金,并在2020年前达到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的目标,以帮助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但目前绝大部分资金尚未真正到位。
据看到有关气候资金问题高级别磋商文本草案的人士介绍,草案里面并没有提及具体数字,大多是不带强制性的模糊表述,如“敦促发达国家提高气候资金出资水平”,这对于很多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国来说难以接受。
23日凌晨,中断的谈判被迫继续,萨勒诺代表中国、印度、沙特阿拉伯和马来西亚等国发言,继续谴责欧盟的态度“严重破坏了在本次谈判中建立的信心和信任”。
经过26小时的“加时”谈判,最终就上述问题达成了所谓的妥协。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坚持的减排时间表,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而发展中国家坚持的资金落实也最终未能落实。发达国家表示,除了计划中的2020年后每年1000亿美元,不会额外提供资金。
解振华会后表示:“有很多议题的(结果)并不满意,但是我们能够接受。所谓不满意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要求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全部解决。但是中国代表团为了这次会议的成功,为了多边机制的有效性,我们还是做了最大的灵活(处理)。在一些问题上,采取了妥协的态度,为这次会议的成功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