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钱殇:成也信贷败也信贷
2013/11/26 14:02:36 来源:现代物流报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2013年11月11日,本报刊登了《钢贸钱殇》专题报道,引发行业强烈反响。回顾过去,中国钢铁贸易行业从繁荣到衰败也不过才十年而已,总结这一兴衰背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更多原因是“钱”。
差不差“钱”,对于企业来说,更多的时候体现在“信贷”。我们都知道,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普遍现象,而且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但值得关注的是,这十年以来,我国钢铁贸易行业却滑稽的上演了一场从“不差钱”到“钱紧”、“钱荒”,甚至现在的“大量企业资金链断裂”悲剧。
中国钢铁行业繁荣的时候,贸易企业以资源为王,谁有钱抓住了资源谁就能赚大钱。钢贸商的疯狂借贷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在当时,对比其他行业中小企业,中小钢贸企业融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因为钢材的金融属性较强,易抵押易变现。
为此,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钱”的充足也使得国内钢贸行业确实出现了一段繁荣时期。
可2009年之后,许多钢贸企业有了一定积蓄后开始大肆扩张,一波不计条件的银行借贷潮出现。而银行方面,在4万亿元政策刺激下,背负着沉重考核压力的地方基层银行,面对这些能轻松帮其完成各项考核任务的“全能型”贷款企业,难免“爱慕不已”,欲罢不能。
久而久之,双方不知不觉中吹起了“钢贸信贷”泡沫。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钢贸企业已经迅速扩张到20多万家。其中,仅在上海有超过12000家,这些企业的贷款余额一度接近2000亿元。
然后,好景不长。2011年下半年,随着银根收紧,一度繁荣无比的钢贸企业信贷泡沫宣告破灭。许多钢贸企业瞬间陷入资金链断裂边缘,无锡一洲董事长跑路事件曝光后,许多银行开始对钢贸企业实施紧急收贷、限贷甚至停贷,这进一步加剧了钢贸企业大面积陷入倒闭困境。
企业的创生和发展依存于一系列的条件和机遇,可企业兴衰的关键在于创新经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本轮钢贸商的兴衰成败又与银行信贷密切关联。可谓钢贸企业成也信贷,败也信贷,痛定思痛,我们真正需要反思的地方到底在哪儿?
一方面,钢贸商在弥补自身资金缺口时要主动守信,一是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完善市场配套功能,建立第三方信贷监督监管机制。二是注重长远发展,着眼于“强自身”,从一味追求规模增长、无序扩张向追求质量和高效益增长转变,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实力。
另一方面,银行机构要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在“全能型企业”面前决不能利令智昏。一是严格准入标准,避免“逆向选择”,不能为获取蝇头小利而失去理性判断。二是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现有考核激励机制,在放贷之前应该做好企业资质的调研工作,加强专款专用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放贷出去后能够得到有效监控。
如此一来,一些脱离钢材主业喜好投机的钢贸空壳、影子公司,将无法再利用钢材的金融属性,把钢材市场妖魔化成他们肆意获取融资套贷的工具;一些肆意追加企业信贷成本的地方性银行也将无法再为满足短期考核任务和单方面利益,使得贷款三查流于形式,给钢贸信贷风险集中爆发埋下深层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