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钢企债务危机的根源——不能“堵”而要“疏”
2013/12/3 11:03:43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国际上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债务重压,无论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是欧洲债务危机,或是美国底特律市政府债务破产等,无一例外。笔者认为,债务问题也应引起钢铁行业的高度关注。
负债和银行贷款情况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钢铁行业86家大中型企业总负债率为69.74%。7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69.67%,同比上升1.55个百分点;银行借款率同比增长10.2%,尤其是短期借款大幅增长15.25%,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1271亿元。同时,中国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均在上升。大型钢企负债情况也不容乐观。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39家钢企资产负债率超过80%,15家钢企资产负债率超过90%,有5家钢企资产负债率超过100%。
违约风险?破产风险?
钢铁企业负债性质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因规模扩张而借贷的长期债务,或用于新项目的建设,或用于并购重组其他钢企而所需的资金;另一种是为补充流动资金而借贷的短期债务。但是,为负债所形成的规模扩张的产能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收益。2012年底,吨钢利润为1.68元;2013年上半年,吨钢利润为0.43元。有钢铁行业人士慨叹:“目前的钢价回归到了20年前,大概是1994年的水平。”利润微薄,债务沉重,一些钢铁企业经营已受到债务困扰。
目前国内一些钢企用“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来维持现金流。如果现金流主要依靠举债来解决,那就有走上不归路的风险。钢铁行业内人士指出:“部分企业的短期借款并没有用于流动资金,而是放在基建投资领域,属于‘短贷长用’,表现出来就是钢铁企业的流动比率大幅下降。”“这说明,企业不仅资金紧张,而且资金周转也很困难,资金风险有所上升。”这是因为,随着国家对重化工业产能过剩的行业调控政策的日趋严厉,钢企直接从银行贷款的窗口在逐步关闭。有业内人士预言,照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年底前有可能就会有某些钢企因资金链断裂而有违约的风险,乃至于破产而倒下。
探寻债务危机的根源
业内人士指出,一些钢铁企业债台髙筑、不堪重负的根源,在于规模扩张过度。
规模扩张有两种方式:一是企业自身搞重复建设,二是企业兼并重组其他企业。有的企业甚至是两种扩张方式同时发力。
如某钢企搬迁后,以板材为主要轧材产品,并引进国外全套技术装备。新建厂区需新建供电、供水等系列配套工业设施,交通和商业设施,生活和住宅设施,等等,投资于基础建设的费用超出预算很多倍。加之在全国各地兼并众多中小型钢铁含糊不清,而负债累累。回顾2009年至2010年间,中国钢铁业规模扩张、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而埋下了债务危机的隐患。到2013年底,部分钢铁企业资金紧张、周转困难的端倪不时浮出了水面。
在“借新债还旧债”维持现金流的过程中,部分钢企宁愿亏损也不愿停产,因为停产就从银行借不到钱了,毕竟没有钢企愿意最先倒下。
笔者认为,规模扩张过度,重复建设频仍,产能过剩严重,是钢铁企业债务危机的根源。
不能“堵”而要“疏”
负债企业一旦停产便从银行借不到钱,资金链会有断裂风险。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不能靠“堵”,而要靠“疏”。
无论是因环保而淘汰落后,还是因负债而破产倒闭,都要为企业留条退路,这才是上策。这条退路作为企业不能总是依赖政府扶持,希望政府出政策,而是主要靠企业自身转型发展,走出困境。当然,行业协会和政府不能袖手旁观,要早做准备。例如,对负债企业要分类管理,对落后企业的环保项目如何补齐等。再如,对于退出或破产的企业,也应在法规上早做准备,如何处理资产、债务,如何安置企业员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