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材南下延迟起航 钢市前景纠结
2013/12/3 15:56:03 来源:中国冶金报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所谓北材南下,指的是北方地区(主要是东北地区)受气温下降的影响,建筑钢材市场需求有所下降,部分资源向存在价差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华南、华东地区市场流动,时间大概是当年9月份至翌年3月份。
据业内监测信息显示,2011年冬季,东北钢厂南下的建筑钢材资源量累计达到128万吨;2012年南下的资源量累计达到187万吨左右,较前一年增长46%。预计2013年东北地区钢厂南下的建筑钢材计划投放量约为271万吨,较去年有明显增加。准备南下的钢企有黑龙江建龙,吉林鑫达、四平,辽宁北台、嘉晨等。在营销模式方面,东北钢企主要采用两种:一是通过本企业在上述地区的经销机构分销;二是通过代理商代理经销,且实行“先销售,后结算”策略,给予钢贸商较灵活的空间,同时也减轻了资金压力。
延迟起航
不过,今冬的北材南下开始时间有所延迟。据业内监测,9月中旬,广州港口钢材到货量为36.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54.9%;9月下旬,到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02.1%。但10月份,钢材到货量增速放缓,其中10月中旬甚至出现了负增长(-14.7%)。直到11月上旬,广州港口钢材到货量材有所增加,为25.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77.4%。
钢厂计划显示,11月份,黑龙江建龙钢铁预计向上海、广州各地销售3万吨左右的螺纹钢,吉林鑫达钢铁预计向上海和广州销售共计5万吨左右的高线。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的建筑钢材库存也处于低位。截至11月22日,沈阳市场建筑钢材库存为16.81万吨左右,较前一个周末下降0.72万吨左右。其原因正是由于本地价格偏低,钢厂多集中资源南下分流,市场新投放资源较少。业内预计,11月底和12月初,东北钢厂南下的资源或将出现集中到货现象。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今年冬季,东北钢厂北材南下的时间比上年推迟了近1个月。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行情使得北材南下的脚步有些“错乱”。今年“金九”南北钢市同走“熊”市,钢厂营销四面楚歌,导致“银十”北材南下止步不前。而进入11月份,建筑钢材市场出人意料地出现一波价格上扬行情,吸引了东北钢厂的注意力,把重点放在了域内市场。
二是钢厂的操作趋于理性。以往北方钢材大都靠低价打入南方市场,但如果南方市场价格也处于低位的话,这种盈利模式就会碰壁。特别是当下南方钢企也都面临高产能、低需求、资金紧的难题,北方钢材的品牌优势不强,在南下过程中,单靠差价盈利的模式或将不再奏效。而且与往年相比,今年钢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需求持续趋弱,众多钢企在盈亏线上举步维艰,因此在减少南下资源量的同时,还出台了多元化销售策略来对冲风险,北材南下更趋理性。
前景纠结
从价格上来看,华东、华南地区的建筑钢材价格与东北地区相比普遍高出300元/吨左右。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走海路运输,吨钢的物流成本在100元/吨左右。按此计算,东北地区的建筑钢材资源南下后仍有钱可赚。这也是在当前市场仍然比较低迷、生产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东北钢厂仍然选择南下分流资源的根源所在。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后期仍存在诸多利空因素,或使得今冬北材南下的前景纠结。
一是投资增速放缓将影响整体的建筑钢材需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宏观数据全面持稳,投资和消费基本持稳,工业则略微改善,延续第三季度以来的企稳之势。不过,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开始呈现放缓迹象。1月~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9.2%,增速比1月~9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全国铁路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834.75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1月~9月份回落6.8个百分点。今年最后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水平不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建筑钢材需求强度将因此被削弱。
二是南方钢材资源充裕。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及其临近省份的绝大多数钢厂的建筑钢材产量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今年1月~10月份,广东、广西、安徽、福建等地的钢筋产量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江苏、江西的增幅在10%以上。这些地区的资源覆盖能力很强,单从供应量来看,基本能够满足当地市场需求。有业内人士甚至担忧,如果南方地区以数量优势形成某种“壁垒”,或令北材陷入“有价无市”的尴尬境地。
而且,北方的钢材资源集中进入南方市场后,将不可避免地加大当地市场的供应压力,进而拉低钢价,既有的价差将逐步缩小甚至消失。
三是改革“红利”短期内不能释放。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经济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但总体来看还是偏宏观,关键要看其后落实的细则、执行的力度和效果。改革“红利”的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建筑钢材生产企业应当把握好生产节奏,谨慎做好北材南下工作,度过天气寒冷、需求短缺等负面因素叠加的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