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现货中心新闻中心原料频道钢厂频道期货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频道 >> 业内视点 >> 业内视点 >> 改变唯GDP论 走出产能调整困境

改变唯GDP论 走出产能调整困境

2013/12/6 9:24:0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再次走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关口。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报告还提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这意味着,产业调整可能会成为未来结构调整的重要议题。

  内需为主已成定局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稳定在7.5%~8%。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至第三季度才出现反弹。在这一系列的转换中,内需始终扮演着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助推器的角色。

  在限制“三公消费”的背景下,面对房价持续高企等限制性因素,稳健的消费增速为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带来了很高的期待。

  不仅有实体消费,网络消费也方兴未艾。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曾表示,前三季度,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网络购物同比增长34.7%,预计前三季度网络消费零售额将达1.3万亿元,已达到2012年全年水平。

  在投资方面,整个三季度内,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力量。资本形成的贡献率较上一季度又有回升,主要来源于基建投资和民间投资的恢复。

  今明两年,经济结构还将继续调整,调整的动力核心在于城镇化,而城镇化又将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从城镇化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在近期中央高层的讲话和对地方的调研中,城镇化确实已经成为频率较高的字眼。

  因此,未来在城镇化带动下的消费和投资两轮驱动,将激发中国的增长活力,也让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到新阶段。

  增速放缓倒逼结构调整

  由于当前宏观环境既不那么热,又比较平稳,且有一定的市场压力,正好给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机遇。

  比如,对过剩产能集中的地方国有企业来说,结构调整是在痛苦中进行的。以甘肃省为例,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是该省两大拳头产业。但随着宏观增速放缓,石油、煤炭、有色等行业都受到巨大影响。

  在更多的行业,除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产能大量过剩外,氮肥、电石、氯碱、甲醇、塑料等一度热销的化工产品也因为产大于需而销售困难;铜、铝、铅锌冶炼等有色行业生产形势低迷,产能过剩问题凸现。甚至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产品也出现产能过剩,大型锻件也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隐忧。

  今年年初,企业曾经希望政府换届能带来与往年相似的明显投资效应,但中央采取了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年中,在中央稳增长的要求下,企业热情再次提升,但是经济中的实际需求仍然是稳定运行。所以整个2013年,直到今年下半年本轮的去库存才基本告一段落。同时,直到今年10月,地方国有企业的累计利润增速才转正。

  由于需求平稳使得企业生产的东西不是都能卖得出去,要想生存、发展下去,就要进行技术创新,就要调整产品结构,这就是市场压力。

  这些变化再次证明,企业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市场机制是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

  走出“越调越多”的困境

  除了经济放缓导致企业调整意愿走强,也需要政府适时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手段,防止钢铁行业“越调越多”的状况再次出现。

  在过去的数年中,中国对于产能结构实施了多轮调整,但产能往往越调越大。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在钢铁行业价格下滑、钢铁企业利润大减的情况下,粗钢的日均产量却达到了历史高点,背后的原因就是被扩大的产能仍在集中释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会存有一定量的产能过剩,只有存在产能过剩,才会有竞争压力来提高质量、服务,有一定的过剩,未必完全是坏事。但是,中国很多产能过剩问题背后,实际上有许多非市场因素在运作。

  我国产能过剩在多行业凸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落后。此外,有些地方政府采取摊大饼的方式片面强调做大GDP,以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公共资源,引导投资者进入本已过热的投资领域,导致产能过度无序扩张。

  2013年中国的中东部频繁遭遇雾霾的侵袭也再次证明,单纯扩大生产能力低水平重复投资已经走不通了,必须提高技术和环境门槛,提高发展质量。各地政府应该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不能再一味盲目扩充产能。

  中央高层已经明确提出,再也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也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

  这也意味着,政府应从竞争性项目的经济性管制,及时转向针对外部性的社会性管制,比如,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安全卫生,以及土地使用等等社会性审查,脱离原来的运动员职责,转而变成真正的裁判员,让市场承担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