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非钢产业 钢企应坚持“有所谓有所不为”
2013/12/12 15:42:52 来源:中国冶金报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自2008年钢铁市场形势发生变化以来,各大钢铁企业都在探寻走出困境的方法与路径。其中,发展非钢产业、走多元发展之路几乎成了业内的共同选择,各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向钢铁上下游产业延伸。笔者认为,在当前钢铁市场处于微利的时代背景下,发展非钢产业,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是钢铁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但是,在发展非钢产业的过程中,钢铁企业应该尽量避免以下四种倾向。
一是忽视主业。由于当前钢铁产业利润微乎其微,一些钢铁企业只看到眼前效益,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利润水平相对较高的非钢产业,而忽视了钢铁主业竞争力的提升。笔者认为,这是带有很大风险的。因为当前钢铁行业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越是在市场困难的时候,钢铁企业越要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否则将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局面。同时,钢铁企业要将发展非钢产业作为提升钢铁主业竞争力的重要契机和有效手段,进一步优化钢铁主业人力资源结构,降低人工成本;发展上下游产业,降低钢铁主业生产成本和提升钢铁产品创效能力。对于大多数钢铁企业来说,钢铁主业依然是存在的“根本”,而非钢产业是“枝叶”,钢铁企业不应该舍本逐末、顾此失彼。
二是远离主业。时下,有些钢铁企业追逐高利润产业,将非钢产业聚焦在远离钢铁主业的其他行业,如房地产业、养殖业等远钢产业。笔者认为,这也需要进一步探讨。一方面,发展这些产业,对钢铁主业的贡献较少,不利于钢铁主业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远离钢铁主业,失去了天然的优势(包括市场、技术等),作为行业后来者,非钢企业竞争力很难实现快速提升,容易长期处于创业状态,反而给钢铁主业带来沉重负担。实际上,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钢铁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涉及众多行业,如物流、工程制造、机械加工、设备维修、耐材、焦化、钢材深加工等,有足够的空间供钢铁企业发展多元产业。因此,钢铁企业应该紧密围绕钢铁主业谋划非钢产业的发展,努力实现钢铁主业与非钢产业的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宝钢非钢产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前宝钢非钢产业集群包括资源开发、物流产业、钢材延伸加工、工程技术服务、煤化工、金融投资、生产服务等产业,这些产业无一不与钢铁主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是盲目扩张。还有一些钢铁企业坚持“大而全”的发展方式,从焦化生产到钢材加工配送进行全产业链甚至“跨产业链”发展非钢产业。笔者认为这一发展模式并不值得普遍推广。每个钢铁企业在发展基础、区位特点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优势和不足,如果均衡发展钢铁全产业链的非钢产业,势必造就一批“平庸”的非钢企业,没有创效能力,只是发挥钢铁主业富余劳动力“安置所”的作用,最终仍会给钢铁主业形成负担。因此,钢铁企业在发展非钢产业时应该结合自身特点,积极谋划具有超强竞争力的产业,形成行业优势和特色。在这一点上,沙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近年来,沙钢在发展非钢产业过程中,集中优势、发展物流产业,投资超过300亿元建设玖隆物流园,努力通过发展物流产业再造一个新沙钢。
四是沿袭传统管理体制机制。大多数国有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都是通过从原有钢铁主业中剥离相关业务进行的,这就导致了新成立的非钢企业容易沿袭钢铁主业原有管理体制机制。笔者认为,这不利于非钢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固然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国有钢铁企业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效率低、远离市场等问题。如果依然以传统的管理体制机制发展非钢产业,那么,非钢企业将很难适应市场竞争。因此,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在发展非钢产业时,应以此为契机,从成立非钢企业之初,便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机制,为非钢企业实现由“内生型”向“市场型”转变、提升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比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更重要。”这句话对企业经营管理同样适用。发展非钢产业是行业的大势所趋和钢铁企业的必然选择,但是钢铁企业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实际、集中优势、创新发展,使非钢产业真正成为钢铁主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