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17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在上海闭幕。此次展会共有来自中国、丹麦、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韩国、日本、挪威、俄罗斯、新加坡、美国、英国、瑞士、西班牙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16个国家和地区以展团形式参展,是历届以来参展外商最多的。在此次展会上,全球著名的海事企业均表示看好中国造船业,这也预示我国造船业、海洋装备制造业前景向好,船用钢材潜在市场巨大。
中国船舶市场被看好
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圣坤向记者介绍,今年初以来,国际船舶市场呈现持续回暖的态势。根据英国克拉克松公司发布的国际船舶市场最新报告,今年前3个季度,全球新船订单总量为1307艘、3022万修正总吨,按修正总吨,同比增长62.65%,其中,中国造船企业的接单量为579艘、1168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83.35%,占全球订单总量的38.6%,位居世界第一。
张圣坤表示,中国政府对于船舶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相当重视,继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后,我国已经连续出台、下发多项产业政策,引导行业打造品牌,走向高端,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金融危机后,我国的经济依旧连续多年保持了稳定发展,为海事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各大海事巨头无不重视在大中华区的布局与发展,更期待“中国因素”能在当前形势下发挥更大作用。
在展会上,参展的外商对中国船舶装备市场表示看好,英国的一家参展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着展台上的崭新的发动机说,他们公司拿来了全新的船用发动机,拥有紧凑的结构、大范围的标定功率。该公司年产发动机8.5万台,主要销往欧洲、南美洲等地区,现在逐渐转向中国市场,去年销往中国的有四五十台,主要是销给一些小型造船厂,其中民营船厂居多。
还有一位来自斯堪尼亚销售(中国)有限公司的船机、发动机销售经理对记者说,他们对中国的市场充满信心,现在已有不少中国的柴油机制造厂家采用他们公司生产的发动机、气缸套等船用零部件。
看得出,这些参展商十分青睐中国的市场,期待能在“中国因素”的带动下,增加他们的产品在中国的销售量。
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
这届海事会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展示了中国海洋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成果。交通运输部所属企业和船舶工业两大集团在会展期间集中展示了其强势产品与最新技术。如“海洋石油981”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VLGC83000立方米全冷式液化气船、18.6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1400客位/2000米车道客滚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海大陆架6号”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自主品牌柴油机CHD622V20、CJ46型35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8000车位PCTC船、深海空间站、水下浮体系统、API-C型海洋工程起重机、22万立方米电力推进液化天然气船、16000箱集装箱船等“明星”产品,都是具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产品,代表了我国海洋事业的最高水平。
业内人士介绍,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海洋工程装备市场非常活跃,今年前3个季度,中国企业成交各类平台40座、海工船61艘,承接海工装备订单总额达到87.52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不仅如此,中国企业承建的海工装备产品还呈现多样化趋势,主流的海工装备、浮式生活平台、钻井辅助设备等细分海工装备都实现了自主生产。
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大幅增长,如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骨干船企承接的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接近49%,超过了新加坡船企的市场份额,让我国成为在自升式钻井平台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国家。
在浮式生活平台制造领域,以中远船务工程集团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也正逐渐占据优势地位。
对所用钢材提出更高要求
船舶制造业转型发展,海工装备的异军突起,不仅拉动了船用钢材和海工装备用钢材市场的需求,也对钢材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钢铁业来讲,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在展会上,记者从一些国内造船企业以及海工装备制造企业了解到,这些企业基本采用国内的船用钢材,但一些高端钢材仍需要进口。有展商表示,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广泛应用于水深500米以上的海域的深油气开发,由于长期固定作业,且要面对极端恶劣海况下的风、浪、流冲击,为保障人员和装备的安全,平台对结构强度的要求极高。同时,从经济性方面考虑,平台要能够提供更大的可变载荷,因此平台结构普遍采用36公斤级的高强钢,超高强钢,还有的采用具有更高强度的超高强度淬火回火钢。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所用的钢材不但要耐海水腐蚀,也要耐压,更需要强度与厚度提升的配合,这对中厚板、船板、耐腐蚀板、管线钢、不锈钢、高强钢等品种的需求将有明显的提升。其中,海洋船舶工业涉及了大型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船型,远洋渔业船队需要对渔船吨位进行提升,海洋渔业的发展与海洋权益与主权的监管也需要渔政管理、海监装备能力的同步提振。
海洋经济的发展还体现了用钢需求量大,对钢品质要求高的特点。例如,海工装备所包含的钻井设备、海洋浮式生产储卸设备、海洋工程作业船等,耗钢量巨大,如一座15万吨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用钢量约在3万吨左右,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海洋石油平台用钢量为0.9万吨甚至更多。此外,海上风电场、LNG船、节能环保型船舶和特种船舶、远洋渔船等船舶、港口码头建设等等,也需要大量的钢材。
在展会上,记者看到,国外的海工装备用钢材主要是厚钢板,国外厚钢板生产的主要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屈服强度达到420MPa~460MPa的高强度钢板和屈服强度达到550MPa~780MPa的超高强度钢板,具有高疲劳极限和高止裂特性、厚度为45mm~80mm的厚板和厚度为80mm~300mm的特厚板,输入热量为80kJ/cm~150kJ/cm的大热量输入型钢板和输入热量为200kJ/cm~600kJ/cm的特大热量输入型钢板,耐腐性、耐磨损性、耐低温性能厚板。
业内人士表示,年初公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的海洋经济发展主要目标。该规划的实现过程将对钢铁业形成很大的需求,促使钢铁产业的更新换代,对钢市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预计,在2014年和“十二五”期间,我国造船业、海工装备制造业将在转型升级中得到发展,国内的船用钢材和海工装备用钢市场前景广阔,国产钢材大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