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现货中心新闻中心原料频道钢厂频道期货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频道 >> 专家观点 >> 专家观点 >> 张志勇:未来1至2年钢铁电商发展将提速 3至5年就能分出胜负

张志勇:未来1至2年钢铁电商发展将提速 3至5年就能分出胜负

2014/6/18 8:29:49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在钢铁产能过剩、行业运行低迷的背景下,持续两年多的钢贸信用危机给钢铁流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钢贸流通渠道面临挑战,汇集了多方力量的上海银行业动产信息质押平台(以下简称动产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力争以钢材质押为切入点来促进产融结合,是推动钢铁产业链变革的积极尝试。

  未来,动产平台要如何实现健康发展?钢铁电商平台将走向何方?日前,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了动产平台的承建方——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钢铁)总经理张志勇。

  记者:动产平台的成立,能为钢贸行业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张志勇:就上海的情况来看,钢贸危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遗留问题需要时间来消化。整体来看,钢贸信用危机带来的后果比较严重:第一,钢贸流通行业受到冲击,钢贸商资金紧张、贷款更难,经营发展陷入困境;第二,信用环境遭到破坏,仓储物流乱象犹存,诚信经营难以保障,仓储监管成难点;第三,金融秩序被扰乱,银行的钢贸贷款坏账增加。

  动产平台的成立不是用来解决存量问题的,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钢铁流通领域的融资问题可能进一步恶化。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和银行都希望从体制和机制上尽量避免问题周期性出现,加快重建钢贸行业的流通秩序,强化动产质押融资的风险管控,促进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对于银行而言,钢材是很好的动产质押品种。在控制好风险的情况下,钢材质押能让银行获得较好的收益。不过,更大的需求来自市场,参与市场的贸易商需要通过融资来保证其正常发展。

  记者:动产平台将如何降低风险和加强监管?

  张志勇:此轮钢贸信用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反思:首先,监管力度不够,质物管控不到位,缺乏系统化的管控体系;其次,银行间信息不共享,存在重复质押风险;再其次,部分钢贸企业诚信缺失,质押物的真实性无法保证;最后,仓库管理不规范,表现为虚假仓单和重复质押。

  为了降低风险和加强监管,首先,动产平台将对钢贸商和仓库进行筛选,确定统一的标准,让信誉好和实力强的企业进入平台,将风险挡在平台之外;其次,以权属登记为核心,以现场核查为管控手段,构建“技防+人防”的管控体系,实现对动产质押融资业务的全流程管理。

  在贸易商和仓库的标准方面,相关的行业协会和仓储协会正在起草和制定统一的标准。动产平台本身也会强化钢贸商信用管理,实施过程评价机制,开展钢贸企业信用评级,进行用户黑名单管理,建立货物捆包履历,实现权属登记过程可追溯;强化仓库监督管理,设置仓库准入标准,建立仓库诚信档案,披露仓库库存信息动态,统一部署云计算仓储管理系统,建立仓库实时监控体系。

  在监管方面,将银行的监管平台、平台信息、仓库信息通过物联网和信息化技术进行联网,实时进行动态监控。此外,在系统内将人在动产平台该做的事情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对每笔质押业务进行监控,让各方都能看到,通过过程控制来保证好的结果。

  对于平台本身的监管,上海银监局将委托银行同业工会和上海金融办等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组织建立专门的监管团队,对平台运行和新风险预估、防范等进行监管,相关的规章制度正在起草当中。

  记者:目前,银行业普遍收紧对钢贸领域的贷款,动产平台是否有助于解决钢贸领域资金紧张的问题?

  张志勇:相关银行与动产平台进行了多次交流,正在尝试一些业务。目前,动产平台已完成两笔钢材质押业务,银行和贸易商的反馈都不错。

  我认为,在动产平台这种创新的融资模式中,钢铁交易平台对质物货权进行集中控制,动产质押信息平台为银行提供质物的第三方监管。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交易平台介入钢贸质押融资业务,通过动产质押信息平台实现基于电子仓单的在线融资;另一方面,钢铁交易平台和动产质押信息平台联合管控,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质押物货权清晰,银行的授信难度和管理复杂度均大幅下降。

  此外,动产平台还能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效率。从大环境来看,目前,银行资金大多是间接进入中间环节,由银行贷给大企业,大企业通过贸易等方式使资金进入流通环节,导致资金成本比较高。通过动产平台,中小贸易商能从银行直接融资,从而降低成本。从效率上来说,在线融资模式是完全电子化的,所有流程都不落地。例如,宝钢传统的贷款和还款需要1天~3天的时间,而动产平台目前的标准是贷款2个小时完成,还款不超过半天。

  在业务进展方面,动产平台的业务是点对点的,目前已完成两笔业务。未来,我们将考虑面对面的推广,如钢厂可通过平台销售钢材或与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动产登记、监管和银行的公共服务环节等可由动产平台来完成。动产平台可承担系统的风险和成本,电商平台则更加注重交易和客户开拓。

  目前,动产平台合作的银行有14家,其中有4家已签约,并进行了信息对接;对接的仓库有50多家,有3家已通过认证,能够从事质押业务。

  记者:您认为近两年迅速发展的钢铁电商将面临哪些机遇?

  张志勇:钢铁电商的发展与钢材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对钢铁行业而言,最理想的生产组织方式是从下游需求驱动开始向上游延伸,上游按需求进行原料采购和产品生产。欧洲、日本和美国的钢铁行业基本上都是按照这种形式来组织生产。而我国钢铁行业完全按现货市场的方式来进行生产,即使是大客户也更倾向于通过现货市场进行采购,而不是产业链的长期稳定合作。

  钢铁电商天生就有两类形态,一类是供应链协同,一类是现货市场交易(marketplace)。前者更倾向于第二方平台,后者更倾向于第三方平台。从国外钢铁电商的发展情况来看,曾经的Metalsite、steel24-7和iSteelAsia(亚钢网)等都是按照现货市场交易的形态去发展钢铁电商。但是,欧盟、美国没有真正的现货市场,零星的需求支撑不起该种形态钢铁电商的发展。欧盟和美国的钢材消费习惯不倾向于通过市场现货的采购方式,而是倾向于长期的伙伴关系,通过供应链的计划来保证长期的稳定和可控。最终,欧美第三方钢铁电商平台在2007年以后相继消亡,大型钢厂如蒂森克虏伯和安赛乐米塔尔等都转向发展第二方平台,通过物联网和信息化技术来推进供应链的协同,提高整体的效率,并带来增值效益。

  在中国,这两种形态的钢铁电商都有存在的理由,第三方钢铁电商面临很大的机会,第二方钢铁电商也有很大的需求。大型钢厂有两方面需求:一部分业务需要用自己的平台,一部分需要第三方平台。从宝钢的情况来看,东方钢铁是第二方平台,但也有第三方的业务;上海钢铁交易中心是第三方平台,但宝钢也可通过其销售产品;东方付通是第三方平台,但其很多流量都与宝钢相关。宝钢的电商平台以供应链协同为基础,同步发展现货市场交易形态电商,两者相互结合,关键是看业务属性。

  记者:目前,很多钢厂在加大第二方电商平台的投入力度,第三方平台也在迅速发展。您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张志勇:目前,大型钢厂都已经进行了一轮投入,表明传统钢铁企业对电商的态度已经改变,并采取了行动。不过,对钢厂自建第二方平台而言,将线下业务通过线上模式来完成并实现良好的协同和用户体验,并非能够简单完成,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平台搭建好了,只是开始,并不是结束。

  对于钢铁电商的发展,我认为,未来也许不是一个平台,钢铁流通市场的规模很大,能够容得下几个平台。钢铁流通的链条很长,有钢厂、流通、贸易和加工等环节,还有大量的资金流动,在任何一个节点上做出特色,都有生存下去的可能。钢厂平台可能更多地体现其自身的需求,流通环节的平台可能体现流通的需求,主要是看平台的模式是否抓住了钢铁产业链条中的某些特定需求。最终可能的情况是,经过充分竞争,几个各有特色的平台将形成“群雄割据”的格局,这些平台之间的竞争就是信誉和资金,以及对物流和金融的整合等。未来1年~2年,钢铁电商发展将提速,3年~5年就能分出胜负。

  记者:宝钢已提出“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未来将重点发展电商,您认为宝钢电商业务将从哪些方面去展开?

  张志勇:未来,宝钢股份将按照“一体两翼”的战略,发展电子商务应用(一翼),探索“钢铁产品与物联网和互联网结合,钢铁产品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管理相结合的新领域”;持续扩大上海钢铁交易中心平台、工业品交易中心的交易规模和客户数,建成并运营动产权属登记服务平台,打造“虚实结合”的电子商务生态圈;围绕营销模式创新、客户价值管理等,整合信息渠道;快速提升信息产业的市场营运能力,进一步培育互联网金融产业,构建电子交易、网络支付、供应链融资、物流、终端服务等领域的服务优势,努力成为国内钢铁和相关制造业最大规模、最具价值的产业链电子服务提供商,力争到2018年实现电子商务收入达到公司销售收入的20%以上的目标。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