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芳:新常态下的“常态思维”
2014/6/26 14:46:29 来源:(中国冶金报)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已成为新常态。面对严峻的经营、发展形势考验的钢铁企业,如何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近日,《中国冶金报》记者就该问题采访了本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晓芳。
“对于本钢集团来说,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我认为要坚持我曾经说过的12个字:眼睛向内,目光放远,视野要宽。”张晓芳开门见山。
怎样理解眼睛向内?张晓芳说:“一个企业能否在困境中坚定信念、战胜困难、走出低谷,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拥有一支万众一心、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职工队伍。这样的队伍,要包含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所谓软件,就是职工队伍的精神状态,我把这个状态定义为'信’字的两个方面,就是'信心’和'诚信’。”
关于信心,张晓芳曾经说过:有经济运行的地方,就有对钢铁的需求。这句话很普通,但得到了本钢10万职工的认同。“就是靠着这样的信心,本钢才能在严酷的经营形势下,取得连续4年保持盈利的业绩。”张晓芳表示,“而诚信,是我们呈献给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的庄严承诺。正是靠着这种承诺的一次次兑现,我们的忠诚用户越来越多,我们的合作队伍越来越大。”
“所谓硬件,就是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一个优秀团队要做到既能冲锋陷阵,也能打扫战场。冲锋陷阵,就是闯市场,挣钱是硬道理;打扫战场,就是精细管理,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上下足功夫,见到实效。”张晓芳解释。
“目光放远就是要在产业延伸上做足功课。”张晓芳表示,按照我们的常规思维,企业要盯住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要。这没有问题,但面对市场形势的新变化,尤其是面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旺等严峻形势,这样的思维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目前,本钢集团在研发重点上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用户现在需要什么,而且关注到用户产品的发展方向上,把脉用户的未来需要,有些研发成果甚至可以引领用户、指导用户,这样才能掌握研发的主动权。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服务的竞争和产业链的竞争。”张晓芳进一步解释,企业要实现从产品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变,比如本钢集团近年来一直坚持外派技术服务组的工作方式,选派一批优秀技术人才深入用户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服务,收集用户意见建议,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企业与用户的无缝对接。与此同时,企业更要加大产业链延伸力度,使更多供应商与用户成为我们的“命运共同体”,风险同担,利益共享,这种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面对近年来钢铁行业的严峻形势,“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非钢产业,实现多元化”已经成为业界共识。“视野要宽,在多元发展上使足气力。”张晓芳说,“首先,不论怎么转、怎么提升,都要进行慎而又慎的科学分析,拿出最优方案。当然,谨慎不是缓慢,不是低效,而是科学的、完整的、正确的快速决策。其次,不论选择哪一个转型方向,企业必须在这个行业具有领先地位,要能够牢牢掌握行业技术的制高点。”
张晓芳介绍,本钢集团近几年按照战略布局的“1+5”板块,形成了钢铁主业与贸易、金融、房地产开发、工程技术、事业发展6大产业集群。这些非钢企业在各自的行业范围内寻找制高点和突破口,实现发展。如本钢机械制造公司的某些拳头产品不仅走出了本钢,走进了国内著名钢铁企业,而且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这些成功实践,已使非钢产业成为本钢集团钢铁主业的有力补充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谈到近年来钢铁经营的总体感受,张晓芳说:“面对钢铁行业持续多年的严冬状态,总在喊'狼来了’,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短视思维。其实,这个时代,就是一个与狼共舞的竞争时代,保持一种冷静的常态思维,建立面向未来的科学发展战略,确保企业稳健、科学发展,应该成为钢铁企业决策者们的正常状态。”
相关资讯推荐:
钢厂“保兑仓”纠纷余波
钢厂获1.52亿元财政补贴
钢铁业发展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铁矿石价格暴跌为何会波及豫企
竞争力优势支撑钢厂“逆市上扬”
河南安阳打造省级钢铁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