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事关民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要求越来越高,关注度越来越大,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前途命运。”
“2015年钢铁企业环保面临多重考核,未来挑战更大。”
............
6月28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14(第五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在北京举行。
会上,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钢铁企业、节能环保服务企业的近300位代表,就如何突破节能瓶颈、应对环保挑战进行了广泛交流。
“钢铁工业要加大投入,创新实干,打好节能减排的持久战和攻坚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在会上表示。
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二五’前3年,钢铁行业在节能减排降碳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会上表示。
李新创指出,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污染物排放绩效指标明显下降。钢铁行业吨钢二氧化硫、吨钢烟粉尘、吨钢耗新水量、吨钢废水排放量均大幅下降,并且涌现出一大批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先进企业。
二是吨钢能耗持续下降。截至2014年4月份,钢协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至590千克标准煤,较2010年下降2.4%。不过,节能目标完成任务仍有滞后。
三是各工序节能限额达标率进一步提高。2013年,重点统计企业焦化、电炉工序能耗限定值达标率已达100%,烧结工序能耗企业限定值达标率提高了7.3%,炼铁工序能耗企业限定值达标率提高了1.2%,转炉工序能耗企业限定值达标率提高了18.8%。
四是能效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11年~2013年,全行业累计淘汰炼铁产能5000万吨、炼钢产能约4600万吨,实现了从源头上节能降耗,同时能源回收利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高炉、焦炉、转炉煤气利用率持续提高,自发电比例和转炉煤气回收量逐年提高,设施向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发展,等等。此外,工业化、信息化进一步深度融合,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高,企业能源管理精细化程度逐步提升。
五是运用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效果初显。从2013年开始,我国已经有7个省市开展碳减排交易试点,尝试运用市场机制有效推动节能减排;引导各类资金进入节能减排降碳领域;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通过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十二五”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入快速发展期,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与此同时,企业通过体制改革实现能源供需双赢,如代表电力体制改革突破口的大用户直购电得到快速发展,全国直购电交易量由2012年的400亿千瓦时增加至2013年的1200亿千瓦时。目前,部分钢铁企业已参与其中。
行业节能减排仍有差距
尽管如此,中国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同时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也不容忽视。
“我国钢铁行业能源与环保绩效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张长富指出。一是单位能耗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重点企业吨钢可比能耗比国外先进企业高约10%。二是排放总量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钢铁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钢铁工业占比高达51%。三是在节能改造和环保治理方面良莠不齐,有些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升。国内优秀企业的环保成本在110元/吨左右,环保好的企业与差的企业的成本相差近百元,已经影响到企业在相同市场条件下的公平竞争。
“钢铁行业承担了过重的经济增长的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布局分散、集中度不高,尤其是中小企业数量过多,效益不佳等,都影响着钢铁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
“钢铁企业面临多重考核,未来挑战更大。”李新创表示。例如,“十二五”节能约束性指标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年均增速4.3%;全社会用电量控制在6.15万亿千瓦时左右,年均增速8.0%,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另外,还有一批能效标准制修订完成或正在编制中,门槛更高,要求更为严格。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企业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日益增大。目前,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正在筹划中,每个企业都将获得一定配额,排放额度不够的企业要从市场购买,碳排放将切实影响每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环境政策的约束也在不断增强,一系列最严格的节能减排标准正在或将要实施。2015年1月1日,新《环境保护法》将正式实施,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6-2013)将于2014年10月份实施……“与旧标准相比,企业将面临更巨大的挑战。”李新创指出。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节能减排空间将越来越小,成本也会越来越高。企业必须作好相应的准备,过好环保这一关。
钢铁企业须加大投入创新实干
“环保事关民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要求越来越高,关注度越来越大,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前途命运。在强大的环保风暴面前,钢铁行业要凝聚目标,形成共识,坚定不移地把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毫不动摇。”张长富为钢铁企业今后的节能减排指出了方向。
一是要加大投入,坚持打持久战。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钢铁企业要统筹安排,加大资金、技术、管理、研发的投入。要果断决策,采用先进适用、成熟有效的技术装备,攻克节能减排的瓶颈和难点。钢铁行业的节能环保产业既是巨大的市场,也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广阔空间。科研单位、节能环保装备产业要适应需要,将更多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装备投放到钢铁节能环保项目上,创造更多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钢铁企业要与当地政府形成良性互动,努力争取纳入区域节能减排总体规划,主动适应区域环境承载容量要求,融入区域一体化的和谐发展,争做与社会、城市和谐发展的“亮点”和“名片”。
二是要创新机制、体制,充分运用政策条件和外部资源。各个企业要坚持市场导向,发展“产学研”战略联盟,要用活用好国家鼓励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政策,争做降低能耗和排放的领跑者,做主动融入区域环境承载容量的“正能量”。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循环经济,把冶金行业的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产业资源化、产业化,进一步做强做大。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用好用活碳权、水权,在能源管理、低碳认证、排放核查等各方面,创新理念和机制、体制,创造更加有利有效的环境、条件、氛围。
三是要把淘汰落后产能和烧结脱硫作为当前的攻坚战。国务院明确要求,2015年底前要再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500万吨、炼钢产能1500万吨,总数4万平方米的烧结机要全部安装脱硫设施。这些要求都十分明确具体,特别是涉及近200台套烧结脱硫装置,量大面广,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突破。这是钢铁企业面临的一场“硬仗”。
“在新形势下,钢铁企业应该适应多重考核压力,科学规划企业能源发展战略。”李新创表示,同时,要转变常规节能理念,实现能源系统优化。还要优化生产工艺结构和用能结构,完善先进、成熟、可行节能措施的配套;采用多种能源管理模式,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以系统整体实现能源损失的最小化和效率最大化为最终目标。此外,还要深度挖掘节能潜力,不断提升能效水平,并深入开展环境诊断,抓紧实施环保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