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的新常态和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钢材实际消费量已进入低增长甚至负增长时代。”在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和中国金属学会联合主办的2015(第四届)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目前,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着国内外经济增速减缓、钢材消费需求减弱的双重挤压,预计钢铁生产消费将在“十三五”步入峰值弧顶下行区。
钢铁行业面临五方面风险
李新创指出,我国粗钢生产已处于峰值弧顶下行区,从中长期、整体的角度来看,已经呈现“弧顶”+“下降通道”的走势。同时,国内钢材价格下跌,企业经营效益明显分化。2015年9月上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跌到62.28,较2015年初下降20.81点,较2014年同期下降25.9点;钢铁企业亏损面扩大,1月~7月份亏损面为46.53%;亏损额为272.17亿元,同比扩大181.95%。在从多个方面对钢铁行业目前所处的状态进行分析后,李新创认为,钢铁行业运行面临着以下5个方面的风险。
生产消费步入下行区间。李新创表示,未来几年内,钢材的生产消费将步入峰值弧顶下行区,随着市场需求升级,用户将在品种质量、服务方面对钢铁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钢铁产业对地方发展、资本和优质劳动力的吸引力趋于下降,生存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从下游主要行业的钢材消费占比情况看,建筑业、机械行业仍在钢材消费中居前两位,其中建筑业占比超过一半,机械行业占比接近20%。从长期趋势变化看,建筑业钢材消费占比呈逐步下降态势,机械、汽车钢材消费占比逐渐上升。
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进入深水区,任务更加艰巨。李新创表示,随着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作的推进,现有措施的压减空间已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债务处理、职工安置等问题的积累风险逐步提高。此外,钢铁产能市场化退出机制不完善,优不胜、劣不汰的乱象没有根本改观,重点压减地区的政策托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和强化。
企业经营困难、分化明显,资金断链风险加大。“十二五”以来,钢铁企业经营十分困难,钢协统计企业销售利润率始终处于工业行业下游水平。数据显示,自《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发布到2014年底,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应收、应付账款合计由5250亿元增加到5818亿元,增幅为10.8%。其中,应收账款由1127亿元增加到1327亿元,增幅为17.8%。李新创认为,在产量规模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应收、应付账款增长明显过快,说明钢铁行业债务风险正在快速积累。
不仅如此,钢铁上市公司平均流动比、速动比分别仅为0.69和0.19,远低于正常水平,钢铁企业偿债能力已经处于风险边缘,已有一些钢铁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关停。
环保治理保持高压态势,企业压力大。李新创表示,由于我国钢铁企业环保历史欠账较多,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不能满足环保治理的新要求,需加大环保投入,生产经营成本将进一步上升。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区,钢铁企业面临的环保监管将更加严格,一些钢铁企业将因环保不达标被迫关停。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当前,全球钢铁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必将大大提高老牌强国的钢铁产业竞争力。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紧抓全球产业再分工的机遇,利用局部区域钢铁需求加快增长、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等,积极参与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钢铁产业正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重挤压”的严峻挑战。
钢企转型关注五要素
尽管钢铁企业面临的形势严峻,但仍有一部分钢铁企业实现了较好的发展。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李新创在产品结构、融资降债、科技创新、管理创效、多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钢企五大融合创新转型之策。
产品做专。目前,盈利水平较高的企业都已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结构,并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李新创建议,钢铁企业要优化产品结构,要利用生产和应用标准升级淘汰落后产品,严格执行产业政策淘汰落后设备;提升量大面广的产品生产,建立钢材使用全生命周期理念。
与此同时,企业要推进精益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延伸产业链,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工艺,降低运行成本。此外,还要实行专业化生产,实现差异化竞争;发展高端产品,加快自主研发体系建设,进行先期介入,跟踪下游产业升级。
融资降债。李新创表示,降低融资成本可选用多方位融资渠道,包括应付票据、银行信贷、贸易融资、增资扩股、贷款担保、委托贷款、海外融资、公司债券、融资租赁等。他认为,要利用金融资本支持钢铁产业发展。从战略层面看,支持企业资产的收购和出售,可以增强产业资本流动性和提升企业整体市场价值;从运营层面看,可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和优化外部融资环境;从业务层面看,能够推动产品更好地销售与市场份额的扩大。
李新创表示,钢铁企业可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优化债务结构,降低长期债的比例;通过境外融资、银团贷款等方式持续降低融资成本,盘活现有资产;采用退出资产增值潜力有限的股权投资、出售变现闲置资产等措施盘活资产。
技术创新。李新创建议,在行业层面要建立重视技术创新的大环境,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研发机构与科研院所、院校组成技术创新联盟,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对于企业而言,要重视技术创新体制的建设,通过做好人才的引进培养,推进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企业文化,完善用人机制、留人机制,设立技术人员发展通道等手段,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管理创效。李新创认为,要实现管理创效,首先要理顺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化成本优化体系,科学分析成本结构、梳理可控与不可控成本,坚持结构优化、技术革新、管理创效思路,进行系统降本。
李新创建议,要建立内部模拟法人运行机制和产供销运用快速联动反应机制,将各部门经营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企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推进ERP(企业资源计划)全面应用,突出供应链管理,推进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促进精益生产,更高水平地发挥能源管理中心的作用。通过上述措施,实现基于智能制造、“互联网+钢铁”的精益生产。
多元发展。李新创表示,发展多元产业要掌握企业发展规律,遵循微笑曲线的规律,紧抓设计、研发、服务等价值高地环节,以做优增量、调整存量为目标,横向耦合,纵向延伸产业链。
他建议,企业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运用“互联网+”理念,实现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聚焦发展重点,充分考虑各钢铁企业集团多元产业发展基础和区域特点,发展具有产业、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的多元产业。他同时指出,在“走出去”方面,既要抓住机遇,也要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