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出口今年或将首破亿吨大关
作为全球第一大粗钢生产国,中国正借助“一带一路”政策东风,加速将本土市场难以消化的产能转向海外。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出口钢材9378万吨,同比大增五成,创下历史新高。今年1-8月,中国出口钢材7187万吨,同比增长26.5%。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立群近日公开表示,今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量可能超过1亿吨。这将是中国钢铁出口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
分析师王国清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目前国内成材率一般为94%,即1吨钢坯能生产940万吨钢材,照此计算,出口1亿吨钢材,至少需要消耗粗钢1.06亿吨。
今年中国的粗钢产量约在8.3亿-8.5亿吨左右,即约12%的粗钢产量被海外市场消化掉,“这无疑将有助于缓解国内供大于求的紧张局面。”王国清说。
界面新闻记者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统计,上榜的13家(重庆钢铁、酒钢宏兴、杭钢股份3家年中报告未列明相关情况,故未纳入统计)上市钢企上半年出口情况发现,其出口营收总计252.7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8%。
尽管钢铁出口数量增加,由于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钢企所赚的钱反而减少。
今年上半年,鞍钢股份出口营收40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13.8%,两项指标均为国内第一,出口钢材137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出口营收同比下滑3.78%。
宝钢股份也不例外,上半年出口钢材114.7万吨,比去年增加8.8万吨,出口营收同比下滑15.3%。柳钢股份的降幅达到62.27%。
相比之下,出口营收占比上升的仅有3家,其中南钢股份增长87.63%为最高,马钢股份和河北钢铁则分别增长48.68%和13.86%。
有业内人士质疑称,中国钢铁出口属于“粗放型出口”,大部分是低附加值产品,缺乏竞争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却不赞同。
“中国出口的产品固然以低附加值的产品居多,但市场本身就包括高、中、低三档,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就是好产品。”李新创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在全球范围内的行情低迷之下,中国钢铁出口还能逆势上行,“正说明中国产品质量好、价格好、服务好,这是具有竞争力的体现”。
不过,中国钢铁出口量能否始终维持高位,同样令业内质疑。李新创认为,最大的挑战是贸易摩擦。
有机构向界面新闻记者提供的跟踪数据显示,2014年,14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钢材产品发起21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保障措施5起,反补贴1起,反规避1起,反倾销12起,双反(反倾销、反补贴)2起。
这一势头正愈演愈烈。今年前9个月,海外向中国钢铁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就多达29起,其中反倾销调查22起,反补贴调查1起,“双反”调查3起,反规避调查3起。
向中国发起钢铁贸易救济调查的国家,过半是中国钢材出口前十位的国家。
今年1-8月,中国钢铁出口前十的国家依次为韩国、越南、菲律宾、泰国、印尼、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土耳其,共计进口中国钢材3594万吨,占中国总出口量的一半。其中,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美国、土耳其等国已向中国钢铁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
“中国钢企不能扎堆出现在同一个市场。”李新创说,目前中国钢铁出口大部分还是集中在东南亚和欧美少数国家,应当进一步分散开,采取“多渠道、多地区”策略。
紧密联系当地客户也是钢企进攻海外市场的必修课。“必须要在当地树立起中国品牌,赢得客户认可,让他们为中国企业呼喊,这有利于中国反对海外的贸易救济调查。”李新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