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亏形势下 钢企如何做套保?
2015/11/19 8:54:28 来源:中国冶金报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普遍陷入亏损境地。由于铁矿石及钢材(1716, -24.00, -1.38%)的价格波动太大,钢企必须要对价格进行风险管理。事实上,当前整个黑色产业链的发展态势也在倒逼钢企利用期货工具避险。在逐步掌握了期货交易交割规则后,不少国内钢企结合自身的购销情况,大胆进行套期保值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风险管理效果。
期货和现货是未来钢铁企业经营的“两条腿”,行业景气的时候,靠现货“一条腿”就可以赚钱;在行业低迷时期,如果还是“一条腿”走路的话,势必比较艰难。因此,钢铁企业一定要善于利用期货。
普亏形势下如何做套保?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钢铁行业仍将面临严峻形势。从需求端来看,明年、后年GDP下行压力较大。与此同时,工业、服务业整体进入萧条期,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减少5.8%。短期来看,钢材需求“没有最差、只有更差”。而出口形势可能会越来越趋于恶化,做空钢厂利润成为主流交易逻辑。在这种对现货极为不利的形势下,期货“做空”的魅力将带领部分钢企逆势发展。从供应端来看,根据最新矿山季报情况推测,铁矿石生产继续维持扩张节奏,发货量增加,矿石低价震荡成为常态,贸易商“蓄水池”功能减弱,价格弹性增大,钢企铁矿石操作难度加大,敞口风险需特别重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目前,随着期货、掉期、期权等衍生品工具被部分贸易商积极利用,可指导矿石贸易进行精细化操作,导致大部分“一条腿”行走的钢厂议价能力更弱。
在当前普亏形势下,钢厂也在纠结下一步的选择,是继续勉强维持还是停产、减产?如果继续勉强维持生产,勉强保住贷款,却需要承受持续亏损,并影响现金流,降本节支也会影响钢厂士气,使生产效率进一步下降。这种情况下,部分钢企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及套期保值的功能,为保生产提供关键的金融支持,也能部分锁定亏损扩大的风险。如果钢厂选择停产、减产,等于放弃了已有的市场份额,终结银行贷款。这种情况下,部分钢企转型,利用期货在资本市场进行“虚拟炼钢”也是大有可为。
在对期货进行研究时,钢企套保研究团队必须熟悉企业产销节奏,并能结合采销计划提前制定套保计划。同时,弱化对行情判断,现货思维下的行情判断充满难以有效复制的经验主义,因此,可以与现货思维下的现货行为进行反向对冲;重视期货市场对传统行业的深远影响,结合产业优势挖掘仓单背后的价值。
目前,钢铁企业盈利面小,负债率高,产能利用率仍然较高,螺纹钢和铁矿石贴水幅度均高达10%以上,反映了市场对原料端和产品端预期的下降。基差回归,现货更加主动回归期货。近月合约与远月合约相比,远月贴水严重。操作方式上,若钢厂大幅减产,则空铁矿石、焦炭(702, -1.00, -0.14%)、焦煤,近月螺纹钢看多不做多;如果钢厂维持现状,则空远月铁矿石、空螺纹钢,多近月铁矿石,考虑提货单交割。铁矿石套利方面,可考虑买近卖远,多单进交割月。另外,钢企还可以考虑期权套保这种策略。
风险管理时要小心误区
虽然钢企期货套保已经有不少典型案例,但大多数钢企特别是国有企业尚未涉足期货市场。现在一些钢企没有进行风险管理,在采销环节很被动,有些企业逐步探索套期保值,但仍普遍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现货思维成为套保业务最大的绊脚石。现货思维使得企业相关人员在做套保时,缺乏对金融衍生品的理解,倾向于用传统现货思维参与期货行情,使得其避险套保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金融市场自身的属性,用做现货的思路去做期货,很容易让套保进入误区。
其次,从业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也抑制了期货业务在行业系统性风险中保驾护航功能。不少企业在做套保时单纯赌行情,盲目抄底、冬储,经验主义盛行;大佬情节严重,高估自身对市场的影响力;甚至误认为期货本身是高风险业务不宜开展;行情暴跌时误认为卖出保值进一步打压价格。
目前,一些钢企在期货套保的过程中,开平仓时机未严格按照期现结合的交易方案执行,也容易走向投机。套保盘和现货盘在操作上逻辑是不同的,现货风险转移到期货盘面,势必有一方出现亏损,而一些民营钢企老板既要期货赚钱,也要现货赚钱,最终导致套保变为投机。
最后,套保操作不规范导致套保效果适得其反。期货本身进入的门槛很低,但由于其极强的专业性,导致其存活率也很低。期货业务是在传统产销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远期不确定性风险进行管理,在套保操作时一定要清楚企业的实际产销结构,并结合采购和销售计划提前制订套保计划。期货套保涉及采购销售、生产调度、财务等各个方面,要对期货业务部门充分授权,同时,期现业务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套期保值是为了锁定未来的价格风险,如果期货头寸盈利,那么现货端一定是有损失的。相反,期货头寸亏损,那么现货端对企业是有利的,不能因此片面否定期货可能出现的亏损,必须勿忘套保“初心”,需将期现货整体收益做一本账处理,客观综合评价套保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