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冬天里是“拥抱”还是“分手”?
2015/11/23 10:46:35 来源:中钢网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钢铁行业的冬天寒气逼人。放眼望去,昏暗阴沉一片,令人茫然不知何去何从。彼此相识、相依、共同合作多年的伙伴,随着行情处境的每况愈下,如今已然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到底是选择“拥抱”——继续合作、抱团取暖,还是选择“分手”——退出行业、转型发展呢?客观地说,两者都需要。中国的钢铁产业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需要坚毅者热烈“拥抱”;然而,国内钢材需求今非昔比,市场的“蛋糕”很有限,也需要勇敢者断然“分手”。
“拥抱”有拥抱的原因
当前的钢铁市场,“跌”声一片:需求下跌,价格下跌,产量下跌,收入下跌,行业人气同样也在下跌。10月份国内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依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幅度连续第4个月下滑,再度触及多年来的历史最低点,房地产、建筑业和制造业总体上仍然处于回落态势,原煤、焦炭、水泥、平板玻璃及发电量继续下降。伴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下滑,市场需求每况愈下,今年以来钢材价格跌幅已逾30%,目前的钢价不断刷新历史新低,正如业内所言“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从钢铁生产情况来看,10月份全国生铁产量同比下降4.4%,粗钢产量下降3.1%,钢材产量下降0.2%,钢铁生产全面下行已成事实。而在钢企经营业绩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大中型钢企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两成,钢铁主业亏损额大幅上升。其中,酒钢宏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约47%,净利润亏损高达35亿元,同比下滑约25倍;重钢股份营收下降近三成,净利润亏损32亿元,降幅同比扩大一倍;南钢股份净利润大幅下滑3倍多;华菱、马钢、鞍钢、首钢、杭钢等众多老牌钢企也都处于亏损乃至大幅度亏损状态,就连行业龙头宝钢股份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也亏损了9.2亿元。
如今,钢铁产线再不像当年那样到处热火朝天,钢材市场再不像昔日那样门前车水马龙。与钢铁有关的各种企业数量在减少,运行设备在减少,员工收入在减少,在岗员工人数在减少,关注“钢铁”的人气也在下降。在行业的冰天雪地里,成百上千的钢企、数以万计的钢贸商及相关企业正苦熬寒冬:高炉一旦熄火,就再也不能正常运行;银行一旦抽贷,资金链就会受到威胁乃至断裂,企业就难逃破产的厄运……面对如此的窘境,为了生存,行业伙伴们“拥抱”起来抱团取暖应该是一种切合时宜的选择。要相信,钢铁的春天迟早总会到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彼此之间在困境中的“拥抱”是建立在充分信任和友好和谐的基础上的。“拥抱”是一种合作,它更便于企业的兼并重组和结构调整;“拥抱”能够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困境当前,企业之间的“拥抱”值得大力提倡。不仅生产企业之间可以“拥抱”,生产企业与贸易企业、物流企业、加工企业、钢结构企业、建筑企业、制造企业、家电企业、机电企业等等整个钢铁产业链企业彼此之间也都可以热烈地、深情地“拥抱”,力求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强强结合,优化结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除此之外,钢铁企业还可以跨领域地“拥抱”电子商务、金融期货等等有助于自身解围脱困和可持续发展的其它各种新业务。通过“互联网+钢铁”的融合,可以强化企业内部各环节的精细管理,降低生产成本,配备风险更低的金融服务,减少资金占用;可以拉近钢材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促进生产商与客户的直接对接,打造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载体,强化市场反应机制,提高效率和效益;可以实现更加扁平化的流通渠道,降低物流成本,构建钢铁制造物流新模式,促进产业链融合(包括跨国融合、跨业融合、跨所有制融合等)。通过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可以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及套期保值功能,为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降低资金风险。
“分手”有分手的理由
冬天的钢铁业,降价、减产、亏损、降薪乃至减员均已渐渐成为行业常态,生死存亡的危机正在步步逼近,春天的到来还非常遥远。在经济形势无法改变、市场需求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只有适当降低产量和适当削减产能才能消除钢材市场供应过剩,实现新的供需平衡,让钢材价格逐渐恢复合理水平,从而使钢铁行业走出“冬天”、迈入“春天”。很显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之间单单的“拥抱”是远远不够的,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大于求的矛盾,因此,还需要有一大批勇敢者站出来果断地选择“分手”,这样才能真正地减少钢材市场的资源供应,逐步实现新的供需平衡。不过,相对而言,“拥抱”的企业依然是大多数,而“分手”的企业毕竟是少数。
然而,企业“分手”之后并非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更不应该成为社会的“包袱”。“分手”是市场的选择,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分手”之后,照样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照样可以大有作为,甚至比原先发挥得更好。
钢铁企业选择“分手”的方式或途径主要有停止生产(关闭产能)、转移产能、淘汰产能、转型发展、改换行业等。显然,对于长期亏损、污染严重、质量不稳、资金紧缺的低效落后企业应主动提出“分手”,尽早尽快停产、退出。对于比较先进的过剩产能,也必须有一部分提出“分手”,可以借助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转移到沿线需要的国家或地区,在那里落地生根,为祖国做贡献。部分企业还可以转型升级,在技术上进行跨越式提升,在品种开发上另辟蹊径,延伸产业链,向“生产服务商”转型。
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分手”后的企业更加有用武之地。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也给“分手”企业的转型或跨界发展带来更多方便。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推广以及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钢铁产业电子商务已成为行业转型突围的制高点、主攻点和突破点。
“拥抱”和“分手”都需要得到政府支持
在钢铁冬天的困境里,企业之间无论是“拥抱”还是“分手”,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拥抱”的企业为了坚守世界领先的钢铁阵地已然饱经风霜,现在亟需休养生息、补充能量,这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分手”的企业深明大义,为了中国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而急流勇退、自我牺牲,在新的领域他们犹如迷途的羔羊,更是需要政府的呵护与扶持。政府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支持措施。譬如:为钢铁产业发展清障搭台;取消对钢铁企业的不合理收费项目,调整各种税收政策;完善企业破产清算、破产重组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富余人员安置政策;支持融资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参与处理破产重组或退出企业的债权债务,使过剩产能有序退出,等等。
钢铁业的这个“冬天”很寒冷、很漫长,也很迷茫,产业链上数以万计、大大小小的企业为了驱寒取暖就“拥抱”起来吧,为了充分展示自我个性、充分发挥己之所长和能够更好地发展,就请大胆地提出“分手”吧。(丁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