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价格“拼跌”愈演愈烈。昨日,国内商品期市的镍、甲醇、菜粕主力合约以跌停收盘,沥青、硅铁主力合约和聚丙烯次主力合约盘中跌停,铜、锡、螺纹钢、豆粕、白银主力合约跌幅均超过2%,不少品种期价已创出近6年来新低。
一些商品跌得有些过
实际上,大多数商品价格已经持续下跌了很长一段时间。
对于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拼跌”态势,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心田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这一方面是商品价格调整过程中的合理规律,另一方面,经过前一轮的持续下跌,有些商品价格已经跌“毛”了。
“目前商品价格下跌的大趋势没变,但跌得有些过快过猛。”刘心田说,以甲醇期货为例,甲醇现货价格目前在1900元/吨左右,而周一甲醇期货1601合约价格已跌至1731元/吨,“这就属于价格跌过头的情况”。
对于昨日上午便跌停的镍期货,天津中威集团镍期货交易部王崇峰认为,镍期货现在的行情在一定程度上已脱离了供需基本面,“目前镍期货上的空头具有明显优势,其使镍价格不断跌破多头的心理防线”。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商品市场宏观面和基本面的情况都不太好,但近期并没有恶化的情况出现。”在金川集团营销公司副总经理鲍兴旺看来,最近部分商品价格的加速下跌可能与美联储加息预期提前释放导致的市场恐慌情绪有关。
一直预测美联储将在年内加息的高盛昨日表示,美联储12月加息基本已确定,并预计美联储2016年将加息100个基点。
除来自美联储加息的压力外,中国需求逐渐减弱也被市场普遍认为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去几年表现较好的中国房地产和汽车产业,现在都出现了明显的减速。”刘心田说,目前国内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泡沫较严重,即便出现好转,也很难回到以前的水平,汽车业也是如此,再加上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需求很难重回以往的高速增长轨道,“现在正处于商品市场信心崩溃的阶段,即便有些商品价格已跌过头了,但投资者也不敢轻易尝试做多”。
减产止不住跌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跌势较猛的有色金属中,铝、锌期货最近两日相对抗跌。在市场人士看来,这主要得益于近期相关减产消息的支撑。早前中国和俄罗斯签署能源合作协议,铝产量削减似乎箭在弦上。11月20日,中国锌行业骨干企业代表达成减产共识,计划减少2016年精炼锌产量50万吨。
那么,减产能否给疲弱的商品价格带来曙光?刘心田认为,理论上减产会对价格形成支撑,但目前全球能源结构和财富结构正在调整,单个企业或地区的减产对相关商品价格的提振作用有限。
针对镍行业的减产,王崇峰告诉记者,现在国内很多生产商都不赚钱,有很多企业已减产、停产,但减产的力度还不够。虽然高成本产能有所减少,但产能依旧过剩,目前国内低成本产能基本和需求匹配。另外,由于境内外息差的存在,国内进口镍板的量较大,这使得国内镍市场供应较为充裕。
“此外,镍的需求端也没有起色。”王崇峰说,国内不锈钢价格一直在跌。
据有关机构统计,去年国内不锈钢产量同比增速在15%左右,今年只有1.6%左右,增速下滑很快,2016年不锈钢产量增速可能还会继续下滑。
短期难有重大利多
熊途漫漫,商品价格拼“跌”何时能止住,之后大宗商品价格又将如何演绎?
“以原油、煤炭、天然气为例,这三个品种存在较长时间的价格制衡与博弈,以往其价格都是轮番下跌,现在则是集体下行。在这一轮‘拼跌’过程中,要看谁先止步,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止步信号,跌势恐怕还会持续。”刘心田分析说,2012—2013年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开端,2014—2015年会达到下行的高峰,其间价格跌势很难刹住车,除非有非常重大的利多出现,“到2016或2017年,最晚2018年,商品价格可能会开始反弹,不过当前大宗商品价格可下跌空间越来越小,如果2016年出现大幅下跌的话,那么商品价格反弹可能会提前”。
在刘心田看来,后期最有可能产生对商品价格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地缘政治因素。“中国需求将不如以往,其他新兴经济体也没有太多潜力可挖,美国经济虽然在复苏,但其供需一直比较稳健,不会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产生太大影响。除非有战争因素,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因此短期商品市场难有重大利多出现。”刘心田说。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疲软的工业品,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部分农产品价格近期表现较为坚挺。据了解,近期厄尔尼诺效应开始逐步显现,从新西兰的牛奶到巴西的糖,再到东南亚的棕榈油,部分农产品的供应已受到威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农产品价格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