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钢铁行业真的很难找到权威数据。您说全国总共有多少家钢铁企业?有多少家大中型钢铁企业?有多少民营钢铁企业?全国钢铁产能总计是多大?全国钢铁产量是多少?全国钢材贸易企业有多少家?全国钢材需求量有多大?等等。诸如此类的最基本的问题在国内却有着多种多样的说法,且大多没有具体而准确的数据,而即使有的能够找到具体的数据,但又颇受质疑,从而出现了多个不同的答案。有的答案数据彼此之间相差太大,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那么,什么是权威数据呢?通常,很多人都会认为,由权威部门、权威机构、权威媒体以及权威人士等给社会公众留下“权威”印象的组织或者个人给出的数据就是权威数据。的确,这样比较符合常理,人们普遍都比较容易接受。然而,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却由不得我们对“权威数据”或者“权威说法”继续曾经的不容置疑的迷信。因为现在确实有很多的“权威”数据和说法其实都并不权威,它们不仅偏离实际、不准确,甚至存在很大的差错和偏颇。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真正的权威数据,中国钢铁行业尤其如此。
我们从钢铁行业的几个最基本的数据来一斑窥全豹吧。
第一、 我国目前总共有多少家钢铁企业?其中大中型钢铁企业多少家?
第二、 我国当前钢铁产能有多大?
第三、 最近三年我国钢铁产量分别是多少?
第四、 目前我国钢铁贸易企业有多少家?
首先看国内各方面人士对第一个问题即“我国目前总共有多少家钢铁企业,其中大中型钢铁企业多少家”的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有的说我国目前总共有500多家钢铁生产企业,其中民营钢企400多家;有的说钢铁企业有600家左右,有的说有1500多家,有的说有将近2000家;有的说大中型钢铁企业大约有100家,有的说200家左右,有的说300多家……精确度:100家至1000家!为何各种说法的误差会有如此之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钢铁企业(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钢铁联合企业和钢铁冶炼企业,下同)总共305家,涉及炼钢产能10.6亿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90%左右,已在2013年和2014年期间分三批公示。第一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共45家,于2013年4月2日公示。其中,国有及其控股企业30家,民营企业15家。第二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的企业共113家,于2014年1月2日公示。第三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的企业共147家,于2014年11月25日公示。2015年5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修订)》和《钢铁行业规范企业管理办法》(自2015年7月1日起实施),但没有继续公示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修订)》的企业名单。这意味着全国完全合法合规的钢铁企业数量为305家(工信部在对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修订版及钢铁行业规范企业管理办法制修订情况进行解读时称“分三批公告了符合《规范条件》的304家企业”),而其余约占全国炼钢总产能10%左右的企业数量没有给出明确的数字。
大中型钢铁企业到底有多少家?对于这个问题,首先界定钢铁企业规模类型的标准就不明确。按照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1988年发布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工业企业规模主要依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划分,生产品种繁多难以按生产能力划分的少数行业的企业,则可按固定资产(原值)划分。由于各个行业的情况不同,所以国家规定了各行业大中型企业不同的划分标准。对于钢铁企业规模类型的划分,通常主要是看企业炼钢生产能力的大小,往往并不计较炼铁能力和轧钢能力的大小。在计划经济时期,员工人数、注册资金、资产总额、销售收入、钢铁产量等都是企业划型的重要参考指标。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员工人数和注册资金对于钢铁企业规模类型的划分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那么,人们对于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界定标准自然就更加模糊了。
“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与“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是一回事吗?从字面上看,这应该不是一回事。然而,在我们目前的实际工作中,业内大多数人留下的印象却又好像是一回事,只不过称呼表达不同而已。《2015年12月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统计》表上显示,当期“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按集团口径(以首钢集团为例,其下属的首钢总公司、首钢水城钢铁(集团)公司、首钢贵阳特殊钢公司、首钢长治钢铁公司、通化钢铁集团股份公司等5家钢铁生产单位均不计入总数,而只将首钢集团计为1家企业)统计一共100家,涉及137家钢铁生产单位(以首钢集团为例,将首钢集团分解为5家钢铁生产单位计入总数)。
我们对有关统计数据比较后发现,2015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生铁产量和钢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78.8%、90.4%和54.2%。而中钢协在《2015年12月下旬会员钢铁企业产量数据说明》中表示,2015年12月下旬,参加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生产经营旬报统计的144家会员钢铁企业(按集团口径为94家)本旬日产量:粗钢151.55万吨,生铁149.27万吨,钢材156.83万吨;截止本旬,会员钢铁企业2015年累计生产粗钢62999.26万吨、生铁62211.91万吨、钢材60648.99万吨。据此估算,本旬全国日均产量分别为粗钢201.45万吨、生铁173.02万吨、钢材297.58万吨,截止12月下旬,2015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80692.17万吨、生铁69766.33万吨、钢材112357.0万吨。这意味着2015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的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的所占比例分别大约为78.1%、89.2%和54.0%。可见,“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很可能指的就是“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果真如此,麻烦就多起来了。譬如,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就是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而其他非中钢协会员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则不属于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等等。
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统计了102家民营企业,其中99家重点民营企业。按照该商会的统计,民营企业中产能 1000万吨以上的 7家,300万吨到 1000万吨的 43家,100万吨到 300万吨的不到 200家,100万吨以下的近 200家。“现在全国民营钢铁企业100万吨左右规模超过200家,但进入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的钢铁生产企业还不足100家”。
权威部门、权威机构、权威人士以及权威媒体给出的数据应该是准确的、可靠的,才能可信,才能真正“权威”。然而,目前的状况似乎还并不理想。3月10日,中钢协一位领导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国资委宣传局共同主办的节目中表示,“全国1500多家钢铁企业,去年一共生产了粗钢8亿多吨,生产钢材11亿吨。但总的产能估计在11亿-12亿吨这样的规模,所以国内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应在70%左右,或70%-75%这样的水平”。这些数据搅和在一起,难免让人疑窦顿生:1500多家钢铁企业一共生产8亿多吨粗钢,如何解释?钢材产量比粗钢产量多出3亿吨,如何解释?12亿吨产能、8亿吨产量的产能利用率只有67%,即使是11亿吨产能、8亿吨产量的产能利用率也只有73%。
对于第二个问题即“我国当前钢铁产能有多大”的回答,国内说法有多个版本。有的说将近12亿吨,有的说12亿吨左右,有的说超过11亿吨,有的说10亿吨,等等。
精确度:不低于1亿吨!
再看看第三个问题即“最近三年我国钢铁产量分别是多少”的回答。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1)2013年:粗钢77904.1万吨,生铁70897.0万吨,钢材106762.2万吨。
(2)2014年:粗钢82269.78万吨,生铁71159.97万吨,钢材112557.43万吨;修订后的2013年数据:粗钢81541.04万吨,生铁70825.6万吨,钢材107747.72万吨。
(3)2015年:粗钢80382.5万吨,生铁69141.3万吨,钢材112349.6万吨;修订后的2014年数据:粗钢82300.4万吨,生铁71614.2万吨,钢材111728.3万吨。
不仅如此,业内还有不少人士表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钢铁产量数据存在“漏统计”现象,认为实际产量数据还要高出数千万吨。不过,对于钢材产量数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首次对2015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解释,即“钢材产量数据中含企业之间重复加工钢材约34400万吨”。也就是说,2015年我国钢材实际产量(不含各钢铁企业之间因重复加工而重复统计的产量数据)为77949.6万吨。
精确度:生铁——50万吨至500万吨之间;粗钢——1000万吨至4000万吨之间;钢材——1000万吨至35000万吨之间!
还有,国内有关方面人士对于第四个问题即“目前我国钢铁贸易企业有多少家”的回答,有的说10万家,有的说7~8万家,有的说5万家,有的说超过10万家,等等。
精确度:1万家至5万家之间!
……
无怪乎,大家对于我国钢铁企业的实际数量、实际产能、实际产量、实际消费量等等诸多钢铁行业的数据,都只是停留在估计或者猜测的水平上。钢铁大国,基本统计数据如此模糊,我们能安心吗?我们如何能够更快地、高效率地去除“僵尸企业”产能?如何做到科学地、合情合理地转移和化解过剩产能?作为钢铁行业的研究人员,我们真诚地期待着我国钢铁行业真正的权威数据不断诞生,同时也希望关心这个行业的所有人士都能够尊重和维护这些真正的权威数据。(丁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