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行业供过于求的大环境下,四川地区钢铁企业面临产能过剩。四川钢企必须搭乘国家“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专列,及时找到适合自己稳健发展和连接川内钢铁企业特色的行动路线。为此,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积极筹谋布局。
日前,《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了鞍钢集团攀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会长张大德。
《中国冶金报》记者:您长期耕耘在钒钛钢铁领域,在企业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钒钛钢铁行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请您对2016年上半年的钢铁行情进行一个回顾。
张大德:在去年第四季度钢价跌至谷底后,今年上半年,钢铁行情出现了一波“暂时性回调”,且波动幅度比较大;一些前期关停的产能死灰复燃,日均粗钢产量达历史高位。这样的走势让未来钢材价格走势变得更为复杂,也给钢铁行业去产能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目前,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市场供过于求的基本面没有变,钢铁行业进入转型阵痛期,正行走在从“去产能”到“去产量”的路上,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钢铁企业要对后期市场形势保持冷静和谨慎,做好长期应对困难的准备。
《中国冶金报》记者:从“去产能”到“去产量”衍化过程中,攀钢可以提供哪些推力?
张大德:《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实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四川要压减420万吨粗钢产能,使钢铁总产能保持在3000万吨左右。攀钢作为中央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彻底淘汰了部分钢铁产能,并探索出了关停过程中实施人力资源优化的成功模式。
目前,攀钢已累计淘汰粗钢产能322万吨,占攀钢总产能的23%。其中,2014年6月关停西昌新钢业全部钢铁产线,淘汰炼钢产能120万吨;2015年3月关停攀成钢冶炼区和棒线材生产线,淘汰炼钢产能180万吨;2016年2月关停攀长特二、三生产区,淘汰电炉钢产能22万吨。
《中国冶金报》记者:攀钢都有哪些行动来同央企转型升级保持步伐一致?
张大德: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和骨干,要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攀钢将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加快打造世界级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好带动作用。具体的行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施创新引领发展,牢固树立“科技兴则攀钢兴”理念,加快突破制约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及钒钛、钢铁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依靠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来引领企业转型发展,重中之重是要力争3年内基本实现高炉渣提钛项目产业化。
二是深化改革驱动发展,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实施人力资源优化,加快转换经营机制,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三是调整结构优化发展,采取轻资产方式完善钢铁钒钛产业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放活非钢产业,依托“互联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利润增长极。
四是提质增效升级发展,要抓好“两个重点”:一个是主攻钒钛,打造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全生态链;另一个是做精钢铁,成为区域内最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钢铁企业。
五是坚持绿色生态发展,推进节能降耗、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文明企业。
《中国冶金报》记者:现在国家也正呼吁央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这对攀钢或者其他企业传递着什么信息?攀钢又采取了哪些行动?
张大德:目前,部分央企存在主业不强、冗员多、效率低,尤其是管理层和法人层级多、子企业数量庞大等突出问题。国家部署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并明确提出了4项具体举措。一是推进结构调整,开展亏损企业专项治理,加快重组整合和市场出清,做强做优做大主业;二是以创新促健体,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幅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压缩管理层级,大幅精简法人单位,转变国有资产监管职能,依法将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事项归位于企业;四是开展降本增效,强化成本管控,促进央企焕发新生机。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央企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这为央企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攀钢的做法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一是坚定实施科技强企战略,明确了三大主攻方向,即“重轨国际一流、国内持续领先,汽车板国内一流、西南最优,高炉渣提钛产业化、构建全生态产业链”。二是推进人力资源优化改革,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企一策、不破底线”思路,2014年以来平稳分流人员超过2万人,计划到2017年底把职工数量控制在4万人左右,与2014年底相比降幅超过50%。三是开展亏损企业专项治理,先后关停了攀成钢等单位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线,集中精力发展钒钛产业和精品钢铁。四是创新体制机制,选择部分单位实行“自主经营、独立运行、自我发展”管控模式试点,充分激活子分公司的内生动力。五是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攀成钢存量土地,打造“高端智慧制造、电商和跨境电商”基地,目前积微物联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电商。六是严格落实市场倒逼机制,采取“常规性﹢革命性”措施铁血降本增效,降本率连续3年达到14%以上。
《中国冶金报》记者:您对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持何种观点?
张大德:国企改革提速,联合重组迎来高峰期,宝钢、武钢已经正式启动战略重组,可见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步伐在加快。从目前川内钢企来看,既面临生存发展的共性问题,又面临市场无序竞争的矛盾,所以亟待启动四川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并须提上日程。
首先,联合重组是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四川省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联合重组要坚持问题导向,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再次,联合重组要坚持市场原则,在“市场主导、自主自愿”的情况下,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最后,联合重组要强化政府的作用。联合重组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债务重组、税收、人员安置等方面,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中国冶金报》记者:谈到川内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联想到不久前在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组织下召开的两次川内钢企峰会,您如何定义这两次峰会的意义和作用?您认为,四川钢铁企业和沿海钢铁企业存在哪些差异?
张大德:我觉得这两次峰会的关键词,可以用“竞合”与“共享”这两个词语概括,会上基本达成“抱团取暖、协商协作、包容开放”的一致意向,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自重自律、互通有无”的共识。在钢铁企业间加强协作、协同、协调发展的同时,为保证市场健康运行,希望政府加大整顿的力度,媒体朋友加大监督的力度,协会内的企业自身要加大行业自律的力度。
四川钢铁企业和沿海钢铁企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我国部分钢铁企业需要解决的不仅是钢铁产品本身问题,还涉及落实国家发展战略问题。比如攀西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攀钢作为攀西资源创新开发的排头兵,其稳健发展对国家战略布局具有重要影响,需要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给予关注和支持。二是四川钢铁企业普遍存在“先天不足”,在金融、运输、电价和天然气方面成本较高,与沿海城市相比,加剧了川内钢企参与市场竞争的比较劣势。三是四川钢铁企业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高铁“走出去”战略中也有一席之地,特别是攀钢的钢轨是国家高铁“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支撑。
总之,四川钢铁“生产成本高、行业占比小、占地方经济权重大”,四川还是钢材净输入省份,需要政府给予“差异化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在要素成本上要加大支持力度,以弥补川内钢企的“先天不足”。
【免费钢价查询】还能继续暴涨?
暴涨近200,钢坯牛气能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