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夏季,强周期的大宗商品走出了一轮强势行情。
8月21日,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货锌攀升至10年来高点,上海交易所的沪锌主力合约创年内新高26750元/吨,成交1068416手,这一成交量是两个月前单日成交的60余倍。
随着“黑色系”大宗商品的集体暴涨,铜、锌、镍、铅、铝等有色金属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多个品种都创出了价格新高。
“单炒期货大都会亏钱,现货、期货一起做才能保证收益。”江苏无锡一家金属贸易商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锌、铅等有色金属现货价格升水持续走高,他的做法是多囤积现货惜售,并在期货市场继续做多。
该人士称,在这波行情中,生产企业、贸易商、投资资金都有参与,交易方式也各有差异,这其中不乏钢材贸易商从钢材期货转场至有色金属。
焦煤、焦炭、动力煤、钢铁、有色金属……这些大宗商品涉及的股票、期货、现货都出现了“牛市”行情,并且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正因如此,以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为代表的观察者认为,这些周期商品价格上涨是产能周期和库存周期共同作用导致的,并认为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
但是,由于终端需求并没有明显改善,仅依靠供给侧改革导致的大宗商品供给减少,仍很难夯实“新周期”的判断。
炒钢资金“转场”
陕西是国内排名前列的铅锌冶炼省份,企业采购的原料主要来自内蒙古、云南、新疆等地。
“今年感觉锌精矿供应非常紧张。” 陕西汉中一家冶炼企业人士称,一般夏季是锌铅市场的淡季,公司以往还有大量锌精矿用不完会往外出售。但今年公司的原料采购非常紧张,几家供应商都减少了供应量,从贸易商也很难拿到货。
根据数据,1~6 月锌精矿产量 195.6万吨,同比略增 2.5%。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1~6月,国内进口的原料锌精矿总量为130万吨,同比增长30%。而精炼锌1~6月累计进口18万吨,同比下降38%。
但到了7月份,国内的锌供给形势出现逆转。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7月中国精炼锌产量47.62万吨,同比降低5.97%,环比减少12.39%。
8月3日,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将分别对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开展为期1个月的督察。
分析师告诉记者,锌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进行停产检修,另外在四川、云南等地对污染严重的锌矿生产和镀锌等企业停产整治,导致国内锌产量下降。
但在看来,即便这样前7个月精炼锌总产量为346.17万吨,只微降了2%。
隶属于中国金属工业协会旗下的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专注于有色金属的咨询研究,该公司的数据显示,国内锌社会库存在1月为19万吨,而目前已经下到11万~12万吨的水平。
在总产量和需求都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锌的社会库存去了哪里?采访中,有企业人士直指贸易商的投机:贸易商在大量囤积锌原料和产品。
江苏无锡一家贸易商认可这种说法。他告诉记者,今年锌产品价格一直在上升,公司也加大了采购力度,在价格上涨时卖出。同时,他会操作锌期货。
“不过如果只是操作期货进行投机,对于企业的风险太大,现在锌现货仍有近500元/吨升水,买入期货后等交割,这种操作基本上 ‘稳赚不赔’。”该贸易商表示。
从沪锌1710主力合约上看,自6月8日最低报于19965元/吨后,成交量就开始不断放大。自8月21日,沪锌1710创出新高26750元/吨,涨幅近34%。
为了平抑炒作,上海期货交易所要求会员单位从8月23日起,将锌1710与锌1711合约的日内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提高至15元/手,并对非期货公司会员、客户在锌期货1710、1711合约的日内开仓交易最大数量设定为2000手。
“大宗商品的炒作往往具有轮动效应,金属价格上涨也都相互带动。”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宏观经济部经理俞中华告诉记者,锌的供给和需求端变化,都不足以支撑其价格在短期出现如此大的波动,价格上涨主要来自其金融属性。
8月8日,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主力合约最高报于4119元/吨。8月10日晚间,中钢协发文对近期钢价的上涨给予明确表态,并将其定性为“危言耸听的炒作行为”之后,螺纹钢主力合约价格震荡下行,成交量迅速减少,资金呈现出流出迹象。但是,沪锌却在此时迅速放大。
俞中华表示,近期多地的环保政策加码,浙江义乌市就对电镀生产企业实施停产整治,不排除此前炒作焦煤、焦炭、钢铁等“黑色系”的资金,又转场至锌等有色产品上。
除了锌之外,铜、铝、铅、镍、锡等金属产品6月底以来的现货和期货价格都出现了明显上涨,期货成交量急剧放大,资金流入迹象明显。
“新周期”真的来了吗?
有色产品价格上涨,带动了相关企业经营效益的企稳回升。
来自陕西有色集团的数据显示,公司生产的10种有色金属产品产量都上涨。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42亿元;实现利润4.5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68.8%,同比增长73%。
陕西有色集团同时也提到,公司对铝、铅、锌等大宗商品生产企业运用套期保值等工具,实现当期收益最大化。
陕西有色集团只是这一轮有色金属行业转暖的代表。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业绩也频频报喜。云南铜业(000878.SZ)上半年净利润增长28702.76%、中金岭南(000060.SZ)净利润同比增长1167.51%。
8月31日,中证申万有色金属指数(000819.SZ)创下了两年来新高5727点,近3个月涨幅近48%——有色金属现货、期货、股票全部呈现出上涨之势。
前述金属贸易商认为,预计在9月、10月,有色金属的行情有望持续。尤其,供给侧改革以及不断加码的环保政策,都是其看好行业的推动力。
从“黑色”,再到各种有色金属,今年来大宗商品的全面牛市似乎已经来临。
近期,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表观点认为,在去产能被提为首要经济任务后,供给侧改革和环保高压叠加市场自发出清,周期品价格上涨时产能周期和库存周期共同导致的。任泽平认为当前经济处在“新周期”上。
然而,这一观点却引发大论战。
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经济周期指的是一个包括扩张、衰退、收缩和复苏的完整过程,“新周期”的说法既误导了中国短期经济,也会对中国经济长期趋势的产生误判。
在告诉看来,国内这一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需求复苏关系不大,主要是受去产能以及环保政策影响,所以当前更像是一个供给出清呈现出的“政策新周期”。
市场热议的“新周期”仍有待证伪,但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已经显现。
国家统计局8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5%。受上游工业品价格上涨影响,中国PPI指数已连续8个月上涨超5%。
中金公司认为,由于PPI会落后于大宗商品价格两周到一个月,所以预计8月PPI或进一步上升。同样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预测,8月PPI同比涨幅或在5.5%到5.9%之间, 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5%~1.7%左右。
中信证券认为,推进供给侧改革,使得上游关键行业生产资料供给明显收缩,进而导致价格上涨带动PPI上行。但此次改革对于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业链影响较小,故而对CPI的传导不畅,并没有带动CPI上行。
但是,PPI不断上扬、CPI低位运行,这也表明上游产品价格上涨无法传导至中下游的消费产品。
针对这种情况,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发布研究报告称,这说明价格传导渠道不通畅,表明终端需求并没有出现实质性改善。另外,中下游行业无法通过提价来转嫁上游成本上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