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转型:非钢产业该“铺多大”“管多少”?
2014/8/29 8:50:48 来源:钢联资讯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当前,越来越多的钢铁从业者深感“新常态”下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紧迫,对企业战略转型的思考也更趋于理性。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钢铁行业的转型不仅是产品结构的调整,更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优化,要通过自身资源与社会资源、未来资源的重新配置、整合,实现对产业布局的全面调整。
在此背景下,非钢产业正在逐渐成为钢铁产业中新的效益增长极。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是对自身资源结构的优化重组,通过科学的产业资源规划、加快市场化进程以及灵活的管理手段,将全面加快企业由“内生型”向“市场型”转变。
笔者认为,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的优势在于品牌信誉度、资金优势和自身所具备的的产业基础。新兴产业和企业的成长,必然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市场适应期,经历一个让用户从不信任到信任,从信任到依赖的过程。传统大型钢铁企业在自身所处的地域,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大多形成了深厚的品牌底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因此,钢铁企业可瞄准上下游产业链涉及的众多行业,如物流、工程制造、机械加工、设备维修、耐材、焦化、钢材深加工等,紧密结合自身地域特点以及已经具备的产业基础,发挥自身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特点,改变相关产业过去仅仅服务于钢铁主业的经营方向,更多地走向社会,通过对社会产销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要发展非钢产业,钢铁从业者还须解决两个最关键的问题,一个是“铺多大”,一个是“管多少”。所谓“铺多大”,指的是钢铁企业加速非钢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对非钢的规模和经营范围的预期规划如何;而“管多少”,则是指在非钢产业的实际运营中,如何做好资产运行的监督和管理。
铺摊子切忌“大而全”。钢铁企业对非钢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有科学、详尽的发展规划,要做好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发展空间、市场饱和度等一系列调研工作。同时,钢企对自身非钢产业基础的整合、优化,以及与钢铁主业发展的匹配度必须明确,努力实现钢铁主业与非钢产业的良性互动和优势互补,集中优势资源,形成行业优势和特色,从而做大做强,切忌采取“大而全”式的发展方式,盲目扩张。同时,对于目前的高利润产业,一定要充分考虑项目启动周期、成长性、资金周转效率和效益回报等具体情况,理性涉及其中。对于一些远离钢铁行业,但确实成长性强、未来回报率高的行业,可采取理性投资注入的方式,加强与现有企业的合资合作,在谋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意规避经营风险。
管理上杜绝“大一统”。钢铁企业在明确非钢产业发展方向的同时,还要对其实际运营的管理作出调整。每一个行业都有自身的市场规制和多年在市场中打磨出来的成熟管理体系。目前,钢铁企业所拥有的管理体制机制优势更多是针对钢铁产业长链条、产业密集型的特点而形成的,在进入其他行业的时候,未必符合相关产业特点。同时,受历史因素影响,传统大型钢铁企业在管理架构和运行方面,多少还存在着远离市场、反应滞后等问题。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如果一味沿袭过去的管理理念,很可能难以适应全新市场的竞争。在新的非钢领域,钢铁企业对指标的设定应当更为科学理性,从而避免非钢单元为完成任务指标,采取过多的短期行为,对产业的未来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非钢领域的管理体系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要杜绝“大一统”的管理和架构。钢铁企业更多要采取监管的方式,为非钢产业发展营造更适宜的“土壤”。但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并不是放松管理,钢铁企业对非钢产业的资产运营管理要尤为严格,要最大限度降低资本运营风险,杜绝企业新的“失血点”出现。
相关资讯推荐:
下周钢材各品种预测(9.1-9.7)
钢材价格的底部在哪儿?
从“微刺激”发力看9月钢价走向
【警惕】钢铁企业资金链断裂频现!
瞄准钢铁行业 伤筋动骨治大气
让创新荷叶长满钢铁行业“荷塘”
钢铁转型:非钢产业该“铺多大”“管多少”?
【耐人寻味】9月钢市或继续寻底或逆袭反弹
【大逆袭】钢铁企业欲借电商拓宽销路逆袭
王晓齐:钢铁业怪象 用市场规律解释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