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胜关键】“剩下”的钢贸商如何胜出?
2014/9/3 9:00:01 来源:中国冶金报 字体: [大][中][小] 分享
据上海工商联钢贸商会统计,截至2009年底,上海钢贸企业已有12100多家,年销售量在5万吨以下的企业占76.98%,年销售量在5万吨~20万吨的企业占20.18%,年销售量在20万吨以上的企业占2.85%。公开资料显示,受钢贸危机影响,时下钢贸企业数量几乎减少一半,钢贸商数量已锐减约2/3。那么,“剩下”来的钢贸企业又是如何在行业的“冬天”里胜出的?
备库存就是备风险
笔者采访发现,部分钢贸商为降低风险已开始减少库存甚至零库存。减少钢材库存对于钢贸商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上海某钢贸商表示,目前钢贸商减少库存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天气原因,每年的七八月份都是工地减少开工的时间段,造成钢材用量减少。钢贸商每年这个时候的库存量都会减少,但今年是近年来库存量的最低值。二是由于融资渠道的收紧,导致钢贸商可用资金减少,无力购买大量钢材。三是自钢贸危机以来钢价持续疲软,而钢贸商长期保持高库存不仅资金成本较高,且存在亏损的风险。正如这位钢贸商表示:“钢价说跌就跌,备库存就是备风险。”据悉,该钢贸商库存量相对于钢贸危机爆发前已降低至原来的1/3。
不仅如此,部分钢贸商自钢贸危机以来,以销货为主,原则上不再增加任何库存。当然,这也是钢贸商的一种转型,他们直接向下游供货,砍掉中间的成本以增加利润。据一位零库存的钢贸商介绍,他们一般接到订单后再从钢厂进货,并从中获取30元~40元/吨的服务费。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钢贸商大幅减少库存甚至走零库存路线,折射出当前企业信心不足,对后期走势预期不高的观望心态。
谋良策悄然降风险
钢厂推行的后结算方式是指钢贸商先将钢材买下,暂时不结算价格,待到10天或半个月,钢材销完后,再按照这10天或半个月当地钢材市场的平均价格,与钢贸商进行最终结算。一些钢厂在钢材平均价格的基础上适当下调20元~30元/吨,让钢贸商有一定的盈利空间,目的是吸引钢贸商向钢厂订货。对于钢贸商而言,由于钢材价格越来越低,过度囤货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而通过与钢厂的后结算合作模式,可将风险置于可控范围之中。如此一来,便缓解了因钢价下跌带来的亏损。据透露,该钢贸商通过钢厂后结算战略,每月销出的钢材达到6000吨~7000吨,风险也降至最低。
不仅如此,部分钢贸商采取通过加工配送来增加效益。据了解,上海某位多年经营钢材贸易的钢贸商自2008年起便开始了钢材的加工配送服务,根据客户的需求加工钢材并完成配送,以赚取服务费。据透露,该钢贸公司在工程配送上多与地方的大型国企以及资质较好的建筑企业合作,如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去年与其合作的成交量约40万吨,今年大概会翻一番至80万吨。不仅如此,该钢贸商还经营大宗物资的配送服务,为附近的加工制造企业提供基础原料的配送服务,也为一些电厂供应煤炭、为钢铁企业供应铁矿石等。
从中间商向终端配送发展成为了大部分钢贸商的主流业务模式。笔者走访上海宝山钢材市场获知,大部分钢贸商一改原来的中间商身份,早几年便开始为终端配送钢材。
钢材贸易盈利空间大幅减小,其中一个原因是流通环节多、物流成本高,而流通环节利润经过层层分摊之后,已经所剩无几,遇到市场震荡,价格下跌,还得亏本经营。因此,钢贸商便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直接做终端生意,省去不必要的成本。
以经营螺纹钢期货的方法进行套期保值,也已成为部分钢贸商规避风险的热门之选。钢材期货就是以钢材为标的物的期货品种,目前可以交易的钢材期货是螺纹钢期货和线材期货。当前,钢材贸易经营面临着进货与出货价格变动的双重风险,以及既要稳定客户关系、扩大市场规模又要与同业者竞争的艰难局面,钢材价格的频繁波动催生了钢材期货的产生。而套期保值就是买入(卖出)与现货商品数量相当,但买卖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买入)期货合约来补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价格风险。这样一来,钢贸商便可以通过期现对冲的方法有效地减少钢价下行所导致的风险。据一位多年经营螺纹钢的钢贸商介绍,他们公司着手期现对冲模式已有四五年,期货交易的盈利略高于现货交易,效益较为乐观。然而,现货、期货对冲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做好知识储备、丰富实际操作经验是必须做的“功课”。
觅新路盈利方式多样化
远离了暴利时代的钢贸圈,若要求生存还需自谋出路。“现在钢贸行业得主动为赚取利润找路子。”一位以做工程项目为主的钢贸商说道。笔者调查发现,众多钢贸商做起了与金融相关的贸易,也有部分钢贸商转型或者转行至其他行业。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涉及钢铁的各类电子交易平台已增至150余家,在全国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企业总数中占比25%左右。其中,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超过30家,而近两年内新建平台数量占到了41%,呈现出“井喷”态势。愈来愈多的电商朝着向行业“提供在线交易、在线融资、支付结算、物流仓储、数据分析等服务”的方向发展,盈利模式愈发多样化。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国内钢铁行业具有一定影响的10家电商平台实际(自营)现货交易总量直逼1000万吨大关,预估全国钢铁类电商平台交易量(包括撮合)合计超过2000万吨,交易总额接近700亿元。
多元化发展对于微利时代的钢贸商而言,近乎成为求生存的必备战略,而仍能坚持至今的钢贸商通过不断尝试、推陈出新的举措也使得钢贸圈愈发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在钢贸圈有一句话叫作“剩者为王”,相信不屈于劣势、勇于创新的钢贸商终究会迎来行业里的春天。
相关资讯推荐:
钢贸商做好钢材生意的关键点!
【重磅】钢价承压觅底线 底在何方?
徐乐江:钢铁业再不改革创新只有死路一条
【取胜关键】“剩下”的钢贸商如何胜出?
15种不具备安全条件钢企停产整顿
钢铁行业信用风险为何会加速分化
【钢市利好】融资成本缓解将拉动钢材需求
【热点】大钢厂薪酬制度改革名单出炉
钢铁上市公司如何优化股权结构?
【真相】33家大钢企业绩盈利状况!
【亮点】钢铁行业如何防范最严的法律风险?
钢价创下10年新低 每斤1.5元堪比白菜价